首页 理论教育 韬光养晦:故宫六百年努力奏效

韬光养晦:故宫六百年努力奏效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逢胤禛从三十一岁到四十五岁的盛年,在这14年间,他韬光养晦,以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博得皇父的信任。胤禛入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胤祉、胤祺、胤禩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胤禛的几位弟弟胤禟、胤祹、胤禵等封为贝子时,他启奏说,愿意降低自己的爵位,以提高弟弟们的世爵。在康熙帝临终的关键时刻,胤禛善于并紧紧地抓住历史机遇,果敢地登上皇帝宝座。

韬光养晦:故宫六百年努力奏效

康熙四十七年到六十一年(1708~1722年),康熙帝废太子、再立太子、再废太子,引起政局震荡。时逢胤禛从三十一岁到四十五岁的盛年,在这14年间,他韬光养晦,以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博得皇父的信任。

胤禛的心腹戴铎分析当时形势是:皇上强势,诸王并争。应对的谋略是:诚孝事上,适露所长,掩盖所短,避免引起皇父疑惑;友爱兄弟,大度包容,和睦忍让,让有才者不嫉妒,无才者以为依靠。(《文献丛编·戴铎奏折》第三辑)

诚孝皇父。胤禛说:“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大义觉迷录》)他知道,受到皇父的信赖和喜欢,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抱定主旨,诚孝皇父。在兄弟争夺皇位时,胤禛极力表现出对皇父的“诚”与“孝”,既不明于竞争,又劝皇父保重。康熙帝第一次废皇太子后,大病一场。胤禛入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胤祉、胤祺、胤禩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康熙帝最早对皇太子胤礽产生不满,就是因为在生病时,年少的胤礽不懂得对康熙帝示孝。

不结党。他在处理兄弟关系时,“不结党”,“不结怨”。胤禛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长子和皇八子党,超然于兄弟的朋党之外。或者说,他在兄弟角逐皇储时,采取一种不附合、不排斥的中庸态度。这使他躲避皇父与兄弟两方面的矢镞,而安然无恙。(www.xing528.com)

胤禛还友爱兄弟。如皇太子第一次被废,胤禛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还给予关照。胤礽初被幽禁在上驷院旁所设的毡帷里,皇长子胤禔和皇四子胤禛看守。胤礽提出皇父所斥“弑逆”一事,实为乌有,请代奏明。胤禔不答应,胤禛说:“你不奏,我就奏。”胤禔只好代奏。康熙帝听了说奏得对,命将胤礽身上的锁链去掉。后来,康熙帝曾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胤禛的几位弟弟胤禟、胤祹、胤禵等封为贝子时,他启奏说,愿意降低自己的爵位,以提高弟弟们的世爵。胤禛这样乖巧的做法,既博得康熙帝的欢心,也讨得诸弟的好感。

在康熙帝临终的关键时刻,胤禛善于并紧紧地抓住历史机遇,果敢地登上皇帝宝座。

雍正帝是遗诏继位,还是乘机夺位,当时就议论纷纷,留下历史疑案。雍正初,宫廷斗争,异常激烈,手段残酷,众说纷纭,引起人们说他得位不正,以致杀人灭口。让我们做个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