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雍正的文化信仰与宗教态度

清朝雍正的文化信仰与宗教态度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雍正朝文字狱颇遭后人谴责,而为政的严猛也让人觉得他完全放弃了乃父康熙的开明和宽仁,但雍正本人对文化的态度和宗教信仰,却让人感到他也是一个有着世俗喜好的普通人。民间出现的水旱灾害,作为天子的雍正,认为这是由他的过失造成的,常常要内省,反省自己为政的过失。雍正三年三月底,田文镜从河南上奏来说,开封等地出现了旱情。这次大病,对雍正的健康颇有影响。

清朝雍正的文化信仰与宗教态度

尽管雍正文字狱颇遭后人谴责,而为政的严猛也让人觉得他完全放弃了乃父康熙开明和宽仁,但雍正本人对文化的态度和宗教信仰,却让人感到他也是一个有着世俗喜好的普通人。

根据文献记载,雍正对孔子的尊崇,简直可以说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位君主。这让人看到了文字大狱背后雍正冷酷形象的另一面,既让读书人惊讶,也让读书人高兴

在雍正元年(1723)三月,雍正就下令追封孔子先世为王,把孔子五世先人由前代封的公爵,晋封为王爵。到学宫去,也不用制度规定的“幸”字,而是用“诣”,雍正说这是为了表示“崇敬”。[65]

同年,山东曲阜的孔庙发生火灾大成殿与两廊都被烧掉,雍正很快就命工部派员前去修复。以后不断提升孔子的地位,让人们像对待君王一样地敬奉这位圣贤,连孔子的名讳居然也要敬避。雍正五年(1727),又规定,每年的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圣诞,圣诞典礼的规格与先皇康熙爷相同,而且禁止杀生一天,以示敬肃。

雍正对孔子及其思想,有着极高的评价,因为孔子的思想里面,主要内容就有教人各守本分、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等思想教化,极利于帝国政治秩序的稳定。他说:“至圣先师孔子,以仁义道德启迪万世之人心,而三纲以正,五伦以明,后之继天御宇兼君师之任者,有所则效,以敷政立教,企及乎唐虞三代之隆大矣哉!圣人之道,其为福于群黎也甚溥,而为益于帝王也甚宏!宜乎尊崇之典与天地共悠久也!”[66]

这种对儒家文化宗师孔子的崇敬,最直接的体现,应该说是在日常教育和科举方面。

以往科举中的乡试、会试,各需要考三场,头场试题从“四书五经”里出题,“四书”的题目由皇帝确定;二场考策论、判文、表文等应用文;三场考经史时务。一般认为头场是最重要的。雍正开科取士,就最重头场,要求头场作文须“雅正清真”,也就是文章要优美,分量适中,思想纯正,讲解真切,能符合儒家圣贤的原意。[67]

雍正还十分相信祥瑞之说,认为人间的祥灾与上天的奖惩是相应的。比方说,雍正三年(1725)二月初二出现的“五星联珠”,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同在太阳一侧四十五度角的范围,这样的情况几百年才出现一次,清代人认为这是极好的祥瑞,雍正下令史馆予以详细记录,还宣告天下,举行庆贺。民间出现的水旱灾害,作为天子的雍正,认为这是由他的过失造成的,常常要内省,反省自己为政的过失。雍正三年三月底,田文镜从河南上奏来说,开封等地出现了旱情。雍正在四月初一举行祈祷,结果,初三日河南就下起雨了。这使雍正更加坚信:“天人感应之理至微而实至显,凡人果实尽诚敬,自能上格天心。人君受天眷命,日鉴在兹,其感通为尤捷。朕自临御以来,敬天之心夙夜警惕。凡水旱灾祲,皆上天谴责,朕躬特示,警戒内省行事之过愆,详察政治之阙失,务期黾勉以回天意。”[68]

《雍正帝祭先农图》展现了雍正主持汉族传统礼仪“先农礼”的场面

雍正曾经说过,他自少年起,就十分喜欢佛教典籍,还经常与和尚们交往,一起讨论佛法。在康熙末年的帝位争夺战中,他还编过一本《悦心集》,收入了一些表达佛家出世思想的文章。其中卷四有一篇无名氏的《醒世歌》,十分有趣: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www.xing528.com)

这倒很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两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意。

雍正曾自号“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自认为是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雍正十一年(1733),还在宫中举行盛大的法事,邀请全国有德望的僧人们参加。他亲自说法,招收门徒十四人,主要有爱月居士庄亲王允禄、自得居士果亲王允礼、长春居士宝亲王弘历、坦然居士鄂尔泰、澄怀居士张廷玉等。门徒们以此为荣,如张廷玉,将他自己的年谱,以雍正赐号为名,称《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道家的养生术。北京的白云观,据说长春真人丘处机曾在这里修行,雍正经常去观中,与道士们交谈。对于道家的修炼功夫,情有独钟。雍正十分欣赏紫阳真人,自己还学着写了许多称颂道家思想和法术的诗,读来很有兴味。有一首《烧丹》诗,很能体现雍正的旨趣:[69]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

雍正七年(1729)冬天,雍正生病了,不料到次年一直不见好。雍正八年五月,雍正向臣下说:“朕自去年冬即稍觉违和,疏忽未曾调治。自今年二月二以来,间日时发寒热,往来饮食,不似平时,夜间不能熟寝,始此者两月有余矣。及五月初四日怡亲王事出,朕亲临其丧,发抒哀痛之情,次日留心试察,觉体中从前不适之状,一一解退,今日渐次如常矣!”他后来又说,这次长病的症状,基本上都是寒热不定、饮食失调、睡眠不佳,御医的建议都是静养,不可过劳;其间还长过小疙瘩,主要在下颏部位。到夏秋时节,他给最心腹的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人下过密旨,要他们推荐一些良医给他:“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如果在别的地方能找到这样的人,都要及时告诉他。这些人,雍正说都“有用处”。[70]

雍正这么着急地寻找特殊的医生,说明病情确实已很严重。作为雍正的忠臣,李卫看到主子的密旨,十分上心,第二年,就找到一个河南道士贾士芳,向雍正推荐。

贾士芳曾在北京待过,这次到京城为皇上治病,当然很卖力,不但使尽道家念经诵咒的功夫,还使用按摩术为雍正调治。说也奇怪,在贾士芳的初期治疗下,雍正居然觉得很有效果,身体好了起来。但是雍正后来认为,贾士芳可以掌控他的健康问题,令他十分不快。雍正九年(1731)十月,有大臣就上奏说:“左道贾士芳性生悖逆,术习妖邪,假托知医之名,显露不轨之迹。请照‘大逆律’凌迟处死,其亲属男十六以上皆斩,十五以下并母女妻妾等给付功臣之家为奴!”[71]因为拥有“妖术”,贾士芳就此掉了脑袋。

这次大病,对雍正的健康颇有影响。不过,具体什么病,他自己没有明说,别人也不敢妄议。他就休养了几个月,又想着朝政,心中总是不安。有人劝他静养调摄,注意养心。雍正很不高兴,他不想留给大臣们一个精力不济的帝王印象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这位勤勉的帝王终于倒下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只要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依旧如往昔般繁忙处理着军国大事。雍正从八月二十一日生病,到二十三日驾崩,时间实在太短,应该属于暴死一类。朝廷正统文献中,又无明确死因的记录。所以民间、野史纷纷传言,说是被雍正罗织的吕留良冤狱中,吕氏的孙女四娘出逃后,为替祖父、父亲报仇,入宫刺杀了雍正。也有传说,雍正对道家的丹药十分感兴趣,其死因是吃丹药中毒而亡,因为雍正死的第三天,新皇乾隆就下令将宫中的道士张太虚赶了出去。正史中记载的因病而亡,也由于病因不明,令人生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