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漫画清朝:雍正王朝的强力战争策略

漫画清朝:雍正王朝的强力战争策略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雍正七年,大清开始对准噶尔部用兵,这次军事行动还直接催生了大清帝国一种新机构的诞生。为了与西北用兵相配合,雍正设立新机构的名字叫“军机处”,最初是协助他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雍正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皇家亲贵中指定人选担任军机大臣,另外从内阁、翰林院、六部等机构中指定人选担任军机章京。

漫画清朝:雍正王朝的强力战争策略

胤禛终于打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从资历来看胤禛并不差,19岁跟随父皇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3岁的胤禛跟随父皇视察永定河工地;26岁时南巡浙江,验收治理黄河、淮河的工程。

胤禛最终能夺取储位之争的胜利,与他懂得韬光养晦有关。他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众多兄弟保持一团和气,即使是在和皇十四子斗争最为激烈时,也丝毫看不出他觊觎储君之位,最重要的是他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康熙表达孝心。

上述这些内容都是雍正成功登基的关键因素,但既然要成为皇帝,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有治国的才能,胤禛之所以能够被康熙最终选中,一锤定音的因素就是他的治国才能。例如他提出的整顿积习的方针比皇八子提出的仁政方针更能打动人心。事实证明,雍正即位后就是按照这个既定方针治国的。

雍正登基伊始,就显露出他铁腕的一面。他深知父皇在位的晚年呈现出很多弊端,如朋党之争、吏治不清,甚至是富民政策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包括西北地区用兵不停等一系列问题,都让康熙晚年的大清帝国呈现一种疲态,所以雍正针对现状并结合他的理想,形成了他独特的治国纲领。

雍正要求官员们要实干,由此他也发出了政治改革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反对因循守旧不干活。彻底改变康熙晚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让官员们全都“动起来”。

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遵循“一切不以有利民生为目的做官都是耍流氓”的宗旨,坚决将其拿下。

三、反对拉帮结派暗中阴人,发誓要将唐宋元明一千年来积累的弊端一并扫除。(www.xing528.com)

当然,雍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

雍正在治国的过程中,倡导“有治人无治法”,意思是好的君主和官员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主张“为政务实”,要雷厉风行。在他的全部施政理念中,兴利除弊是核心,也是他为政的基本特色,所以他对官员的管理格外严格,其手段堪比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

例如雍正二年(1724年),他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的现象,决定出手整治,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的拖欠钱粮,诏令在短期内要偿还到位;地方凡是有亏空的,三年之内必须如数补齐,到期未能完成的,将从重治罪。

在雍正的治理下,大清帝国一改康熙晚年的弊政,继续回到走向盛世的轨道。当然,每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都少不了军事作为,这一点雍正也不例外。雍正七年(1729年),大清开始对准噶尔部用兵,这次军事行动还直接催生了大清帝国一种新机构的诞生。

为了与西北用兵相配合,雍正设立新机构的名字叫“军机处”,最初是协助他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雍正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皇家亲贵中指定人选担任军机大臣,另外从内阁、翰林院六部等机构中指定人选担任军机章京。虽然所有人都是兼职,但有了“军机”两个字的官衔,等于进入了最高层决策机构。

但是用兵西北效果并不理想,雍正分西、北两路大军征讨准噶尔,却连吃败仗,原因在于两路大军的主将岳钟琪和傅尔丹全都犯了轻敌的毛病,雍正一怒之下将岳钟琪囚禁,最终双方回到谈判桌,用兵西北不了了之。

雍正七年(1729年)是不平凡的年份,除了用兵西北和成立军机处之外,雍正还将非议朝政的前工部主事陆生楠处死,随后又发生了县学生员曾静策动岳钟琪谋反一案,其中又牵连出已故的理学家吕留良,雍正于是大兴文字狱,借以提高自己的统治权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