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程:局部相触面组

基础教程:局部相触面组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经删除了全局接触条件,以确保不会存在两个面相互接触。在文件夹中勾选复选框。图5-11 定义相触面组1.无穿透的局部接触选项 本模型表明,轴的存在确保万向节及外支架零件之间的距离不会比初始间隙3.469mm更小。图5-14 定义接触提示之所以选择接触,是因为第一组中的实体是一条边线。若没有此条件,万向节就会自由转动,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

基础教程:局部相触面组

已经删除了全局接触条件,以确保不会存在两个面相互接触。对大多数装配体而言,仅靠一种接触条件(本例中采用的允许贯通)并不能满足所有接触,因此必须对每个不符合全局接触条件的相触面组调整接触类型。

978-7-111-47100-4-Chapter06-21.jpg

提示

在【接触】中选择【自动查找相触面组】。

步骤16选择无穿透接触的高级选项

编辑Simulation的【默认选项】。在【网格】文件夹中勾选【为接触面组定义显示高级选项】复选框

步骤17 定义局部相触面组

可以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的自动生成接触面组功能。右键单击【连接】文件夹,选择【相触面组】,如图5-11所示。

在【接触】中选择【自动查找相触面组】。在【选项】中选择【相触面】。在【零部件】中,选择顶层装配体。单击【查找相触面组】,所有查找到的接触面组列在【结果】对话框中。可以单击每一个结果浏览查看相触面组。

在【结果】对话框中选择所有的相触面组。然后在【类型】中选择【无穿透】。勾选【摩擦】复选框,指定【摩擦系数】为0.05。勾选【高级】复选框并选择【曲面到曲面】。

最后单击【确定】两次,所有相触面组将会自动生成,并列在【连接】文件夹下。

提示

也可以使用【节到曲面】、【节到节】和【无穿透】的接触选项。然而,【节到节】选项(全局、零部件或局部接触)会强制使用兼容网格,而【节到曲面】选项(仅限于局部接触)可能会得到不精确的接触应力。

978-7-111-47100-4-Chapter06-22.jpg

图5-11 定义相触面组

1.无穿透的局部接触选项 本模型表明,轴的存在确保万向节及外支架零件之间的距离不会比初始间隙3.469mm更小。因此可以在【无穿透】接触条件中设置【缝隙(间隙)】选项来模拟这个约束。

2.缝隙(间隙)选项 该特征强制接触缝隙只等于参与实体之间的初始几何距离。这个特征选项允许用户以一个特定相触面组,选择是否初始几何间隙应当被加载到接触对中所有的实体上,或是只加载到初始间隙小于用户定义的接触面组上,如图5-12所示。(www.xing528.com)

3.缝隙示例 下面的例子将说明该特征,如图5-13所示。

978-7-111-47100-4-Chapter06-23.jpg

图5-12 缝隙选项

978-7-111-47100-4-Chapter06-24.jpg

图5-13 缝隙示例

● 如果在【缝隙(间隙)】选项中选择【始终忽略间隙】,沿着指定源项边线允许接近,使得它们的初始几何间隙值小于3mm或7mm。然而,沿着指定源项边线的所有点都允许沿反方向进一步分离。

● 如果【忽略间隙条件为<4mm】,则3mm的接触部分会和上面描述的结果一样,而7mm的接触部分允许完全相触(如果指定了适当的载荷)。

步骤18 定义万向节及外支架间的接触

定义一个【无穿透】、【节到曲面】的相触面组,类型中【组1】指定轴和万向节接触面的边线,而选择外支架的一个表面为【组2】。

勾选【缝隙(间隙)】复选框并选择【始终忽略间隙】,在【高级】中选择【节到曲面】。单击【确定】,如图5-14所示。

978-7-111-47100-4-Chapter06-25.jpg

图5-14 定义接触

提示

之所以选择【节到曲面】接触,是因为第一组中的实体是一条边线。本实例不能采用【曲面到曲面】的选项。同时,使用边线可以简化计算。当然,也可以选择轴和万向节之间的接触表面。

上面的接触条件会确保两个实体之间的距离不会比初始间隙3.469mm更小,但是允许相互分离。最终的约束必须确保万向节和外支架的圆柱面同轴对齐,这两个圆柱面一直连接在一起以传递扭矩(它们由轴连接)。若没有此条件,万向节就会自由转动,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如果不用轴这个模型,也可以使用销钉接头。为了能够和孔对齐,销钉接头必须具有旋转和轴向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