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行山脉:华夏脊梁,文明初曙

太行山脉:华夏脊梁,文明初曙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朝时就已颇为“人口密集”,而这也似乎存在两条“城市带”:渭水—黄河一线,太行山东侧一线。夹在两河之间的晋南河东之地及太行山东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区。在夏商时代,太行山东麓地区是重要的统治中心。太行山处在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东麓之所以成为文明高地,其很多历史渊源在于此。这里水土条件适宜,无洪水之虞,因此成为重要的文明孕育之地。这就是华夏文明的雏形。

太行山脉:华夏脊梁,文明初曙

打开历史地图,会发现太行山东麓有古代中国的一系列重镇或都城,比如北京、保定正定、邯郸、邺城、安阳等。自商周以来,至少有110个古国在此荟萃。商朝时就已颇为“人口密集”,而这也似乎存在两条“城市带”:渭水—黄河一线,太行山东侧一线。

“两河之间为冀州”,所谓“两河”,指的是晋陕交界的黄河、与黄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夹在两河之间的晋南河东之地及太行山东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区。其实,早期的冀州包含河北和山西,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与汉朝十三州中的冀州大不相同(相当于汉朝十三州中的并州、冀州、幽州)。“九州之内,名为赤县;赤县之畿,起自冀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时代,太行山东麓地区是重要的统治中心。位于河北邢台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阳的殷都有着更早的历史,而两者都在太行东麓冲积扇上。

由于在历史早期,黄河在华北平原频繁变道,所以人类活动的中心在地势较高的太行山附近是颇为安全且易于开发的,周代对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顾,他们往往被分封在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因此邢、卫、燕等同姓诸侯国把控着这条南北通道。

战国,只有北方的燕国依旧强盛,位于边疆,有利于扩张和自保,但根据地仍然在太行山—燕山以内。

按照海拔和地形,中国可以分为三大阶梯:第一阶梯,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第二阶梯,是中间的一系列高原和盆地;第三阶梯,是靠近东部沿海的平原。大陆的主要平原大多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太行山处在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东麓之所以成为文明高地,其很多历史渊源在于此。

黄河从源头到洛阳,多半是在山谷中穿行,走向确定,流过洛阳以后就进入平原地区,河道不再稳定,非常容易改道。黄河向北曾经夺海河而入海,向南曾经夺淮河而入海,使华北平原都成了黄河肆虐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面临着黄河改道的威胁。(www.xing528.com)

但华北平原又是古代最适合农耕的地方之一,所以人们需要在这里找到尽可能避免水患之地。太行山东麓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就成了最佳选项。这里水土条件适宜,无洪水之虞,因此成为重要的文明孕育之地。

公元前5000多年,仰韶文化在太行山南部出现,当时的中国大地上,还有东北的红山文化、江南河姆渡文化等。

公元前约4000年,这些文化开始发生密切的互动关系,逐渐发展成一个更大的文化相互作用圈。这就是华夏文明的雏形。太行山东麓能够沟通南北,太行山内又有一系列能沟通东西的通道,即所谓“太行八陉”。在每一陉的东口,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那一系列历史悠久的古都或重镇。

提到古代中国都城,素有“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之说。无论哪个版本,华北平原上的北京与河南安阳都榜上有名。前者是金、元、明、清的都城,演绎着近古文明的辉煌;后者为商代殷都,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王朝“都城”——成熟的甲骨文首次在这里发现,标志着华夏文明正式起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