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甜酒枣与蒸枣的历史记载

香甜酒枣与蒸枣的历史记载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卫自古是枣乡。栽植枣树在中卫历史悠久,永康堡、南长滩、北长滩、中宁枣园堡等地,几百年前红枣就闻名周边,作为特色产品销往他方。诗中非常明确地写到在古时永康的酒枣和枣园的蒸枣就很有名,是走亲串友互相赠送的礼品。绅士款待之余,不知送什么礼品,想来想去就将自己家中的一罐酒枣送上。黄知县吃后,久久难忘,在写《中卫竹枝词》时,就有了“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的佳句,使这两种地方名吃有了历史记载。

香甜酒枣与蒸枣的历史记载

中卫自古是枣乡。栽植枣树在中卫历史悠久,永康堡、南长滩、北长滩、中宁枣园堡等地,几百年前红枣就闻名周边,作为特色产品销往他方。清乾隆中卫知县黄恩锡在《中卫竹枝词》中写道:

亲串相遗各用情,年年果实喜秋成。

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

诗中非常明确地写到在古时永康的酒枣和枣园的蒸枣就很有名,是走亲串友互相赠送的礼品。永康,明代筑堡,又名五百户,在今沙坡头区永康镇黄河南岸。酒枣,也称醉枣,是中卫农村的一种传统食品。究竟起自哪一年,无文字记载。但从《乾隆中卫县志·物产》记载来看,时间应该很久远了。“枣,永康枣树园为多。木做车辋良。”车辋即车轮圈,小木头根本做不了,所以要大树方可。而枣树又生长缓慢,百年枣树在枣林中也不过如此。由此可看出,永康栽植枣树的久远历史了。

做永康酒枣首先是选料。通常枣子是在成熟后用木棍打下即可实用,而做酒枣的枣子要个大、无虫、无伤,在树上多熟十几天,待熟到半硬半软状态时(当地叫“树荫枣”),要一枚一枚用手摘下,不能碰压,用清水洗净后晾干,严格按照60°白酒与水的比例相兑,把中药材甘草熬成水,加红、白糖,冷透后倒入罐或坛中与红枣浸泡,数日后就可取出食用。(www.xing528.com)

蒸枣是挑选个大皮薄、肉厚无虫的干红枣,洗净晾干,放在蒸笼里用小火蒸,等蒸至熟透,晾晒至表皮发干时,再用同样的方法蒸晒,三次即成,这样就是蒸枣。味道甜蜜,是保健食品之一。

永康酒枣和枣园蒸枣在地方史志中记载,是有其必然性的。永康和枣园都在黄河岸边,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又有可补充的水源,加之昼夜温差大,枣子含糖量高,所以活吃不柴,晒干有油性,是上等水果。此类红枣泡出酒枣、蒸枣味道不菲,在历史上有名也就不奇怪了。

据传说,清乾隆云南进士黄恩锡于1756年到中卫任知县,初来乍到,为了体察民情,又不愿惊动地方官绅,就带了一个随从,从柔远堡的莫家楼渡过黄河,不料被永康堡的一绅士认了出来。绅士款待之余,不知送什么礼品,想来想去就将自己家中的一罐酒枣送上。黄知县品尝后连声说好,这罐酒枣就成了知县大人一路上充饥解渴的主要食品。几日后,黄知县经宁安堡北渡黄河到枣园堡,堡长听说永康的堡长送的酒枣很讨知县欢喜,就把自己家蒸制的一筐蜜枣奉上。黄知县吃后,久久难忘,在写《中卫竹枝词》时,就有了“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的佳句,使这两种地方名吃有了历史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