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州泉水:小鱼洞的奇特之处

彭州泉水:小鱼洞的奇特之处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鱼洞镇小鱼洞境内南端有丙山,山中有丙寅沟,沟中有一洞,人称小鱼洞。这首诗对小鱼洞泉作了全方位的描绘。清道光年间在四川任职的山东人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一书中有两处提到小鱼洞泉,也提到泉水中的拙鱼。小鱼洞泉第二处将这种鱼和雅州嘉鱼并举:丙穴鱼,其穴向丙,故名。人们将这种产于幽洞冷泉中的鱼称为丙穴鱼,又称嘉鱼。丙穴由来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因洞口及周围山川形似篆文“丙”字,故而得名。

彭州泉水:小鱼洞的奇特之处

小鱼洞镇

小鱼洞境内南端有丙山,山中有丙寅沟,沟中有一洞,人称小鱼洞。泉水从此洞流出,水清澈冰凉,从前以盛产拙鱼而闻名天下。清乾隆年间,诗人李调元来此,看到小鱼洞流出的泉水,写下《小鱼洞》:

里坡而下,有洞泉淙淙。

转腹细若螾,出口奔如龙。

悬崖崷崪处,喷薄溅蓊茸。

散为百斛珠,如米跳自舂。

坐令鱼误饵,逐队争噞喁。

谅无额可点,徒与乖供饔。

我欲批其鳞,窟深不可踪。

恐触餮饕怒,叹息姑尔容。(www.xing528.com)

这首诗对小鱼洞泉作了全方位的描绘。

清道光年间在四川任职的山东人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一书中有两处提到小鱼洞泉,也提到泉水中的拙鱼。第一处是这样的:

拙鱼,出彭县西北七十里小鱼洞。其源有山名琅岐,空中,深邃莫测,即弥蒙水也。中多细鳞鱼,极脆美。每风雷将雨,衔接而出,得其首出者,续取以千百计。大者径二尺余。首出者惊脱,则余不复出,土人谓之拙鱼。山半风云涌怒雷,相衔入网那知回。源深疑接银河水,不向天孙乞巧来。此鱼与山羊群随为首者相似。

小鱼洞泉

第二处将这种鱼和雅州嘉鱼并举:

丙穴鱼,其穴向丙,故名。昔出褒水,今汉中,不属蜀。而蜀中出丙穴鱼,不但雅州,闻彭县大鱼洞、小鱼洞、什邡河中俱出嘉鱼。细鳞少刺,味极肥美。咏之云:穴居深处水冥冥,忽见银鳞跃浅汀。向丙还应先去乙,好将烹法付庖丁。

人们将这种产于幽洞冷泉中的鱼称为丙穴鱼,又称嘉鱼。晋左思《蜀都赋》说:“嘉鱼原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唐杜甫赞之曰:“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可想见其鱼之嫩、鲜、美。据传小鱼洞下有暗河,通向都江堰石瓮社区(土溪河上游)的石瓮子水下溶洞和都江堰伏龙观口。丙穴由来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因洞口及周围山川(包括整个小鱼洞地域)形似篆文“丙”字,故而得名。正如郦道元水经注》所记:“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二是居于南方,按《易经八卦方位,南方谓之丙丁火,此穴处于丙方处,故曰丙穴。

任豫《益州记》说:“嘉鱼似鳟,蜀中谓之拙鱼。蜀郡山处处有之,从年年石孔出,大者五六寸。”陆游《梦蜀》一诗有这样两句:“堆盘丙穴鱼腴美,下箸峨眉栮脯珍。”宋代陆佃撰《埤雅》赞之曰:“鲤质鳟鳞,肌肉甚美,食乳泉,出于丙穴。”由此可见,丙穴嘉鱼历来被人称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