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州泉水:撑竿取水的独特方式

彭州泉水:撑竿取水的独特方式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取水方式大多采用撑竿“扯水”的方法,老百姓都叫“撑竿水”,彭州土语把从井里取水叫“扯水”。“扯水”人迅速将竹竿往上提升,借助杠杆配重石块的下降,一桶洁净的井水便“扯”了上来。那时候,这两处都是私家菜园,两架撑竿都是为便于提取地下水浇菜地而架设的。小南街刘家菜园的撑竿,仅用于浇田、洗菜和生活用水;西街吴家祠的撑竿为“杨豆芽”所有。

彭州泉水:撑竿取水的独特方式

◎熊荣禄

在彭州城周边的农村,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一般以种植蔬菜为主。种菜用水,除利用流经菜地的少数自流泉沟渠之水外,生活用水和浇田用水基本上靠深井取水。取水方式大多采用撑竿“扯水”的方法,老百姓都叫“撑竿水”,彭州土语把从井里取水叫“扯水”。往日彭州城周边有许多菜园子的水井都架有撑竿,就像高射炮一样。

何谓撑竿?就是用两根长六七米的杉木杆,相距一米左右,垂直埋稳在距井坎边约两米的地方,再用两根略短的杉木杆,呈三十五度角撑住垂直的杉木杆,用抓钉或棕绳固牢交点,下端入土埋稳,在垂直的杉木杆顶端架一根能转动的横杆,横杆居中位置,再用一根长杉木杆纵向架在可转动的横杆中间。杉木杆顶端斜拉下来与井口中心对准,然后用棕绳把杉木杆与横杆牢牢固定后,形成杠杆支点。再用多股细棕绳拴在杉木杆顶端,棕绳下端用一根可略超过从井口到达井中水面长度的竹竿。竹竿上端与纵向杉木杆上的棕绳紧紧系牢,竹竿最下端开一个对穿方孔,方孔中系一段打死结的棕绳。棕绳折回打结后的长度,以能套住水桶的桶梁,再穿过竹竿方孔,轻松反套在竹竿方孔下的竹头为宜,成为杠杆力臂。最后,要在杠杆重臂的一端(杉木杆的粗端)用废石磨之类的石块配重,使杠杆形成失衡状态,系竹竿的那一端始终指着天空。“扯水”时,只需把竹竿(力臂端)轻轻下拉至井口,用棕绳套住木桶的桶梁,再穿过方孔,把棕绳的环反套在竹头上后,“扯水”人双脚分开,踩在井口石板上,双手交替着把竹竿往井下水面压。水桶到达水面后,用手左右摆动竹竿顶端的棕绳,桶口倒向水面,“扯水”人顺势下压竹竿,桶里很快被水灌满。“扯水”人迅速将竹竿往上提升,借助杠杆配重石块的下降,一桶洁净的井水便“扯”了上来。不到三十秒的时间,即可“扯”一桶水,一点不累人。倘若是“扯水”灌田,只需把“扯”上来的水,顺着井竿往上升起之势,用右手扣住桶底一抽,水就倒入井坎边的小沟流入田中,很轻松,一两个钟头即可浇灌一大片菜园。秋冬季节,还可以利用井坎边上的“水茅厮”储备田间用水,冬旱春旱时浇菜也有水用。(www.xing528.com)

由于彭州城东清平致和一带地下水充足,挖地两米即可出水,井都不深,“扯水”无须架撑竿,直接用一根两米长的竹竿,头上打个对穿方孔,用一段棕绳套住竹竿和桶,很快就能“扯”一挑水,满足人畜用水。老百姓把这种“扯水”的方式,称作“竿竿水”。不过,自从人民渠建成后,清平、利安、人和、致和境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从井里取水灌田的。若遇大旱年月,则从一些泉凼里车水灌田,或用人力从泉凼里挑水浇田。

20世纪70年代以前,彭州县城里也有两架撑竿,一架在西街吴家祠(现为西街花鸟市),另一架在小南街彭师附小仅一巷之隔的刘家菜园(现为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管理处)。那时候,这两处都是私家菜园,两架撑竿都是为便于提取地下水浇菜地而架设的。小南街刘家菜园的撑竿,仅用于浇田、洗菜和生活用水;西街吴家祠的撑竿为“杨豆芽”所有。撑竿水除浇田、洗菜等生活用水外,每天还要淘洗豆芽。随着城市改造,这两处菜园和撑竿早已不见了踪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