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部类的使用和好处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部类的使用和好处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类一般来说包括4种:成员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成员内部类是依附外部类而存在的。在Java中使用内部类主要有以下4点好处。内部类使多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完整。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部类的使用和好处

在Java中,可以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或者一个方法里面,这样的类称为内部类。内部类一般来说包括4种:成员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

1.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是最普通的内部类,它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代码如下:

以上代码中,类Draw像是类Circle的一个成员,Circle称为外部类。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地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包括private成员和静态成员)。

虽然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地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但外部类想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成员却不能这么随心所欲。在外部类中如果要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成员,必须先创建一个成员内部类的对象,再通过指向这个对象的引用来访问。

成员内部类是依附外部类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外部类的对象。创建成员内部类对象的代码如下:

内部类可以拥有private访问权限、protected访问权限、public访问权限及包访问权限。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成员内部类Inner用private修饰,则只能在外部类的内部访问;如果用public修饰,则在任何地方都能访问;如果用protected修饰,则只能在同一个包下或者继承外部类的情况下访问;如果默认访问权限,则只能在同一个包下访问。这一点和外部类有一些不一样,外部类只能被public和包访问两种权限修饰。由于成员内部类看起来像是外部类的一个成员,所以可以像类的成员一样拥有多种权限修饰。

2.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它和成员内部类的区别在于局部内部类的访问仅限于方法内或者该作用域内。其代码如下:

注:局部内部类就像是方法里面的一个局部变量,是不能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及static修饰符的。

3.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平时用得最多,在编写监听事件的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不但方便,而且代码更加容易维护。下面这段代码是一段Android监听事件代码:(www.xing528.com)

这段代码为两个按钮设置监听器,这里面就使用了匿名内部类,代码如下:

代码中需要给按钮设置监听器对象,使用匿名内部类能够在实现父类或者接口中的方法的情况下同时产生一个相应的对象,但是前提是这个父类或者接口必须先存在才能这样使用。

匿名内部类不能有访问修饰符和static修饰符。匿名内部类是唯一一种没有构造器的类。正因为其没有构造器,所以匿名内部类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大部分匿名内部类用于接口回调。匿名内部类在编译的时候由系统自动起名为Outter$1.class。一般来说,匿名内部类用于继承其他类或是实现接口,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方法,只是对继承方法的实现或是重写。

4.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也是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的类,只不过在类的前面多了一个关键字static。静态内部类是不需要依赖于外部类的,这点和类的静态成员属性有点类似,并且它不能使用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或者方法。因为在没有外部类的对象的情况下,可以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如果允许访问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就会产生矛盾,因为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对象。

在Java中使用内部类主要有以下4点好处。

(1)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地继承一个接口的实现,所以无论外部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接口的实现,对于内部类都没有影响。内部类使多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完整。

(2)方便将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类组织在一起,同时可以对外界隐藏。

(3)方便编写事件驱动程序。

(4)方便编写线程代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