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议从控制地下水位和改善土壤结构的角度,采取改善地表排水系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受盐渍化影响地区土质;东营市范围内油田污染区要加强落地原油的回收,防止其对附近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加强地表受污染河流的治理,同时严查河流附近排污企业的污水排放超标问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

(一)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东北部地区受土壤盐渍化影响,土壤质地较差,粮食产出水平和农用地利用效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较弱。

建议利用地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增加农用地面积,拓展特色农业经营范围,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同时合理安排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业人员非种植业收入比重。对于北部地区,当地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开展耐盐渍化作物种植,开展生态农场渔业养殖规模化经营,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整体来说能够满足地区用水需求,仅有少量盈余,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昌邑市供远大于求,东营市及寿光市、寒亭区供略大于求,其余地区供略小于求,供需差额不大,受地下水超采影响,滨州市及潍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较弱。

建议该地区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同时,对区域漏斗群地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调蓄,利用现有河流、沟渠和坑塘,以拦蓄引渗丰水期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为主;在有条件的昌邑市等地段,通过引黄济青渠引黄河水入潍河、大型沟渠等现有渠系和坑塘设施拦蓄引渗。其余地区供需差额较小,可以通过农业节水灌溉、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沿海工业增加海水利用量、海水淡化等手段增加水资源供给,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www.xing528.com)

(三)评价区部分地区水土环境较差,北部地区受土壤盐渍化和石油污染的影响,土壤环境较差,南部山区小清河流域和德惠新河流域水环境较差,部分城市驻地附近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环境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地区农业发展环境,影响了地区可持续发展

建议从控制地下水位和改善土壤结构的角度,采取改善地表排水系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受盐渍化影响地区土质;东营市范围内油田污染区要加强落地原油的回收,防止其对附近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加强地表受污染河流的治理,同时严查河流附近排污企业的污水排放超标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