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估、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加快集中式备用水源地建设。因此,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完成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污染预防与修复工作。在水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协调水资源、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实现共同的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一)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三条红线有效实施。三条红线之一“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这对我国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措施和目标。黄河三角洲应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要积极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措施和精确灌溉,积极发展旱作农业;依法淘汰高耗水行业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广高效工业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广污水等劣质水资源的多级利用工艺技术,扩大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的规模。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二)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

开展黄河三角洲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活动和排污口。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设施,所有水源保护区均设置警示标志。制定实施超标和环境风险大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方案,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非点源综合整治,开展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修复研究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区外汇水区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严格管理和控制一类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来水达标。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估、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加快集中式备用水源地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做好重点流域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水环境保护工作。

(三)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造纸、印染、化工、制革、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等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加大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内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建成完善的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系统和除磷、脱氮设施,全面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规模和水平。大力开展污水深度处理,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在城镇新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人口大镇,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积极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

(四)统筹治理四大流域和重点河段

加大力度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建立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控制制度,落实流域水质管理目标。建立全面控源的污染防控体系,推进三大流域内干线渠的周围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完成小清河、德惠新河等主要河流河道清淤、截污、人工湿地、河道生态净化、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工程,大幅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五)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www.xing528.com)

由于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和次生污染影响,全区多数城市地下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完成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污染预防与修复工作。

(六)改善城市供水结构和供水水源配置,减弱水环境负效应

目前,黄河三角洲黄河周边城镇都是以黄河地表水供水为主,其他城市多以地下水供水为主或以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供水为主,由此造成多数区域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问题突出。因此,应改善城市供水结构和供水水源配置,减弱水环境负效应状况。

(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防止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加强禽畜、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八)加强与黄河三角洲周边山东省其他市以及外省的合作,共同保护治理水环境

按照优势互补、经济协作、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环境共治的原则,加强与黄河三角洲周边地区的协调。在水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协调水资源、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实现共同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