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湖村双桥洋厝伴流水,沿溪筑洋楼流传88年

珠湖村双桥洋厝伴流水,沿溪筑洋楼流传88年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湖村古道上,双龙桥和双凤桥闻名遐迩,两桥之间,除了潺潺流水从“人字榕”下穿流而过,同样吸睛的是溪边一座沿溪而筑的抛釉红砖二层洋楼,伴着清风流水走过88年。洋楼的落成为珠湖村增添一道美丽的景致,成为全体珠湖村人的骄傲。期间楼板遭到严重破坏,后人将一楼地板改为水泥面。现仍有两户居住其间,已届83岁高龄的陈双官及其妻子,始终舍不得搬离父亲留下的洋楼,舍不得倾听了一辈子的水声潺潺,每天和清风流水应和着。

珠湖村双桥洋厝伴流水,沿溪筑洋楼流传88年

珠湖村古道上,双龙桥和双凤桥闻名遐迩,两桥之间,除了潺潺流水从“人字榕”下穿流而过,同样吸睛的是溪边一座沿溪而筑的抛釉红砖二层洋楼,伴着清风流水走过88年。

洋楼建成于1932年,至今红砖颜色依然鲜艳,少有风化。四㮼三橺,两层8个房间,上下中间各设一公用大厅,瓦坡顶,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门窗采用哥特式建筑拱门风格,过道南北两扇小窗为尖穹顶,楼上楼下总计20扇窗户,4扇门(前三后一),窗户下部木百叶窗,上部玻璃,木大门。上下层楼板原均为木板,楼后部设一转角木梯上下。

房屋建造者陈常科(字孝铢),出生于19世纪末,卒于解放初。陈常科有三个哥哥,陈常焘(字孝明)、陈常晃、陈常梓,兄弟多田园少,早年生活贫困,年纪最小的陈常科毅然跟随劳工团下南洋讨生,到了印尼泗水。泗水,爪哇语苏腊巴亚(Surabaya),原意是鲨鱼鳄鱼,因此地原为荒凉的沼泽而名。可见陈常科初到该地创业的艰辛。经过多年拼搏,终于事业有成,因想念家乡的父母、兄弟,他决定回乡建房无偿给他们住,以回报他们。

红砖、木头等建筑材料都要从异地运到道头,再扛上来,许多小孩子都欣喜地前往助之。陈常焘时年仅7岁的儿子陈学铿负责记账。在乡人看来,家乡能建起这样的洋楼,对全村人都是一种荣耀。洋楼的落成为珠湖村增添一道美丽的景致,成为全体珠湖村人的骄傲。

陈常科生俩男三女,大儿子陈双官就出生于这座楼内,1937年出生的他见证了这座楼的历史,也见证了父亲的兄弟情。八个房间均分给四个兄弟,每家两间,订立公约,一大家子在一起和睦相处。(www.xing528.com)

厚实的墙体在日军两次驻扎珠湖时,都起到了积极的抵御作用。大门一关,日军撞都撞不开,束手无策。别人家都住进了日军,此屋虽然也受到骚扰,但最终安然无恙。

“土改”期间,陈常科家人被评为地主身份,多出的房间被分给他人所有。全屋最多时住了七户人家,楼上四户,楼下三户。公社化时期,这座全村最好的大楼被作为珠湖大队办公使用,直至1970年前后。期间楼板遭到严重破坏,后人将一楼地板改为水泥面。

洋楼后又经过两次修复,依然发挥着良好的居住作用。现仍有两户居住其间,已届83岁高龄的陈双官及其妻子,始终舍不得搬离父亲留下的洋楼,舍不得倾听了一辈子的水声潺潺,每天和清风流水应和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