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泗洲文佛灵光堂:珠湖村历史悠久,规模庞大

泗洲文佛灵光堂:珠湖村历史悠久,规模庞大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湖村灵光堂,又叫泗洲佛堂,原为唐末一高僧见湖山境东北隅小边岭龟山尾穴形胜,募缘建造一石瓦石室,供奉泗洲文佛石像一尊。泗洲佛堂年代悠久,几经沧桑,“文革”时惨遭破坏。侨胞和梓里信士集资筹建,题名“灵光堂”。灵光堂总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1992年建灵光堂下佛堂,建筑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殿内供奉泗洲文佛、如来菩萨、普庵祖师、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等。

泗洲文佛灵光堂:珠湖村历史悠久,规模庞大

珠湖村灵光堂,又叫泗洲佛堂,原为唐末一高僧见湖山境东北隅小边岭龟山尾穴形胜,募缘建造一石瓦石室,供奉泗洲文佛石像一尊。佛堂背座龟山东南,面朝丰山山峰,远望山峰似一颗玉石金印,引得众人朝拜,香火日盛。

泗洲文佛,谥号泗洲菩萨、泗洲大士、泗洲大圣、泗洲佛祖,法号僧伽(628-710),西域碎叶城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僧伽大师进入大唐凉州传授佛法(凉州,即今甘肃省酒泉市)。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到泗洲城(泗洲城,在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清康熙十九年淮河洪水沉入洪泽湖)传授佛法。景云二年(708),唐中宗迎请僧伽大师到京城长安荐福寺(即今西安市小雁塔)当住持,并封僧伽大师为国师。

泗洲文佛信仰传入长乐后,开始了逐渐本土化的演变过程,从“泗洲僧伽”到“泗洲文佛”,从佛教神僧到民间俗神,从佛教寺院到路边小龛,泗洲文佛信仰已经成长乐民间信仰的一种,逐渐本土化。每月初一、十五,信众们都来焚香膜拜。每逢农历六月初一佛诞日,信众在堂内摆放素食、水果、糖、鲜花等供品,请高僧诵经、巡游村全境,并请剧团拜八仙、演闽剧,好生热闹。(www.xing528.com)

泗洲佛堂年代悠久,几经沧桑,“文革”时惨遭破坏。近年国泰民安,社会进步,佛堂香客如云,殿难展足,珠湖村热心信士陈宝仙、陈信义倡组筹建理事会,扩建泗洲堂。本村设计师陈昭瑞描绘设计图,陈学栋全权负责殿堂工程,各理事各负其责。侨胞和梓里信士集资筹建,题名“灵光堂”。灵光堂总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1992年建灵光堂下佛堂,建筑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殿内供奉泗洲文佛、如来菩萨、普庵祖师、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等。1998年集资筹建上灵光堂,佛堂建筑总面积1950平方米,其中一层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二层大殿、戏台、南北边房共1600平方米,厨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殿内塑释迦牟尼弥勒韦驮、观音大士、善财童子、献珠龙女像。2001年,堂前继建悬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250多米、宽8米,整铺大理台阶111级,台阶中间安饰9条龙石雕,十分壮观,极为珍贵,台阶两旁种植各类花草。佛堂派专人负责管理,合法开展民间宗教活动。珠湖村又增添一游览景点

灵光宝堂,文佛圣地,站在巍峨雄伟、壮丽辉煌的堂前,远观“珠富长流水,湖贵劲青山”,看“晚霞与银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此焚香素斋拜佛或游玩人士无不赞叹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