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西域百戏艺术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西域百戏艺术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西域传来的幻术百戏艺术的影响,汉代角抵百戏发展成为融舞蹈、杂技、幻术(魔术)、马戏、武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歌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西域耍丸之技的传入,汉代的抛丸可能融合了外来的技艺。山东省安丘汉画像石、沂南县西八里的北寨村汉画像石《百戏图》等部分地反映了汉代百戏杂陈的面貌。汉宣帝将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时,亲临平乐观,举行大型角抵戏表演,以送公主远嫁。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西域百戏艺术

西域传来的幻术百戏艺术的影响,汉代角抵百戏发展成为融舞蹈杂技、幻术(魔术)、马戏、武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歌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角抵”原出古代冀州一带,是祭祀蚩尤的“蚩尤戏”。南梁任昉《述异记》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曰‘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秦始皇是第一个把带有表演和角力性的“角抵戏”引入宫廷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后,搜集各国民间乐舞,以观民风民俗和宴享娱乐,八方乐舞齐聚秦都咸阳,“后宫列女万余人,气冲于天”,遂创设乐府,并首倡“角抵”之戏。秦时“郡县兵器,聚之咸阳,销为钟,讲武之礼,罢为‘角抵’”。在文艺史上开后世角抵百戏的先河。

秦朝时,角抵发展成角抵俳优,增加了戏乐成分。后内容形式不断丰富扩大,增加品种,提高技艺,在汉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汉代杂技的卓越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各种节目已成系列,具备了后世杂技体系的主要内容。

汉代“百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包括了十分丰富的表演节目,每个节目有很高的技巧,如寻橦(爬竿)、走索、舞剑弄丸(跳丸)、吞刀吐火、扛鼎(举重)、冲狭(钻刀圈)、燕濯(翻跟斗越过水面)、胸突铦锋(以胸腹抵刀悬空而卧)、倒立、驯兽、马戏、马术等,这是杂技武术类的节目。还有音乐舞蹈节目,如《盘鼓舞》《巾舞》《舞袖》《建鼓舞》等。有模拟鸟兽的表演《鱼龙曼衍》,还穿插侏儒、俳优等滑稽表演。“百戏”中还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汉代“百戏”,实际上汇集了前代的和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包罗了中外古今各民族各地域精彩节目,兼容并取,合为一体。

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百戏表演的图像,比如,跳丸是一种常见的场面,山东、河南、四川等地都有发现。表演者一只手将丸抛出,另一只手接住,并迅速传给那只抛丸的手,如此循环不绝,抛耍的球越多,则说明其技艺越高,有的演员可抛弄十来个球。我国先秦时代就有抛丸之戏,《庄子·徐无鬼篇》说:“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在地中海地区,抛丸是一种流行的杂技项目。由于西域耍丸之技的传入,汉代的抛丸可能融合了外来的技艺。在画像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几张案几重叠在一起,演员倒立其上,并做出优美的造型,有时甚至在手中或头上顶托着碗等器皿。叠加在一起的案几往往不止5张,有时可多达10多张。这种杂技被称为“安息五案”,此处的“安息”两字本身,就表明它是从西域传入的。“安息五案”一词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多次提到。东晋陆翙《邺中记》说:“(石)虎正会殿前作乐,高縆、龙鱼、凤凰、安息五案之属,莫不毕备。”《太平御览》卷五六九引《梁元帝纂要》记载:“语衣间百戏,起于秦汉。有鱼龙曼延、高縆凤皇、安息五案、都卢寻橦。”

方豪总结汉画像石中表现的10种百戏:(1)侧立舞戏(伎);(2)寻橦戏(伎);(3)弄丸戏;(4)角抵戏;(5)马戏;(6)翻筋斗戏;(7)弄剑戏;(8)倒行;(9)踢鞠;(10)对舞。[82]这10种百戏中许多与西域的影响有关,或是从西域直接传来的。

山东省安丘汉画像石、沂南县西八里的北寨村汉画像石《百戏图》等部分地反映了汉代百戏杂陈的面貌。沂南《百戏图》分为4个部分:

(1)布局上大致是正中为建鼓,有人在击鼓起舞,有的鼓无人敲击仅为装饰。表演的节目为“弄剑、跳丸”和“戴竿”,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三小儿倒悬翻转表演,戴竿者以额顶承重,同时因小儿的晃动要寻找平衡,因此十分惊险。下为著名的《七盘舞》,一人刚刚从盘上纵蹑而下,蹬弓步,衣袖飞扬,正如张衡《七盘舞赋》所描绘的,“盘鼓焕以骈罗”,“历七盘而屣蹑”。(www.xing528.com)

(2)伴奏的乐队以建鼓为中心,上盛饰羽葆、流苏,一人手持鼓槌正在击鼓,还有二人正在敲击编磬编钟,其他有坐奏乐队十四人,分三列坐毯上,演奏琴、排箫、埙等乐器

(3)后排为“刀山走索”,一人在地下立着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顶倒立,两端各一人在索上手持兵器相对表演;前排为“鱼龙曼延”之戏,即张衡《西京赋》中所说:“巨兽百寻,是为曼延……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愠愠。”一人持鼗鼓引龙形兽,一人引巨形鲤鱼,似为一段由鱼变成巨龙的小品。前面一人持梧桐树,引一凤凰(由人扮演),都是祥瑞之兆。

(4)马戏表演,前部为4匹奇兽拉着有建鼓和兵器的战车。

4个部分异彩纷呈,十分壮观。

汉代“百戏”在宫廷、贵族和平民阶层中间广泛流传。宫廷举行集宴时,多用大型“百戏”招待外来宾客和使臣,以夸耀汉王朝的富有强大。武帝于元封三年(前108)的春天和元封六年(前105)的夏天,在京都长安平乐观举行大型角抵百戏的演出,以招待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的首领。《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元丰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观”。汉宣帝将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时,亲临平乐观,举行大型角抵戏表演,以送公主远嫁。

李尤在《平乐观赋》中,描写了东汉朝廷新年的游乐活动,场面极为壮观,其中许多节目似为从西域传过来的杂技表演。平乐观于东汉明帝时建在洛阳上林苑内,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百戏活动场所。张衡《西京赋》提到平乐馆演出过的百戏节目,有“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角抵”“走索”“跳丸”“马戏”“化为仙车”“水人弄蛇”“吞刀吐火”“云雾沓冥”“划地为川”“流纬通经”“东海黄公”“鱼龙曼延”“总会仙倡”等二三十种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节目。《平乐观赋》描写得更为生动,其中写道:“尔乃太和隆平,万国肃清。殊方重译,绝域造庭,四表交会,抱珍远并,杂遝归谊,集于春正,玩屈奇之神怪,显逸才之捷武,百僚于时,各命所主。方曲既设,秘戏连叙。逍遥俯仰,节以鞀鼓。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翻九仞,离合上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吞刀吐火,燕跃乌跱。陵高履索,踊跃旋舞。飞丸跳剑,沸渭回扰。巴渝隈一,逾肩相受。有仙驾雀,其行蚴虬。骑驴驰射,狐兔惊走。侏儒巨人,戏谑为耦。禽鹿六白象朱首。鱼龙曼延,嵔婉山阜。龟螭蟾蜍,挈琴鼓缶。”

南北朝时,百戏仍然大为流行。《魏书·乐志》写道:北魏天兴“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抵、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幢、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