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地图与汉简地名-中国地名史话(修订版)

汉代地图与汉简地名-中国地名史话(修订版)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隶书已接近简化前的楷书,所以识别秦汉地名已无大困难。秦汉人所写的地名除见之于一些罕见的碑碣外,近世又发现了大量的汉简,这为探索汉代地名提供了丰富资料。1973年冬在长沙郊区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了三张绘在缣帛上的地图,整理小组定名为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这是西汉王朝为了讨伐拥兵独立的南越国而制作的军用地图。汉简上的伊循、龟兹[qiūcí秋词,今新疆轮台拜城一带]、交河壁、居庐訾仓等都是地名。

汉代地图与汉简地名-中国地名史话(修订版)

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政权以后,把“书同文”作为一个要项来抓,一方面淘汰一些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另一方面又将大篆改为小篆加以推广。但篆文毕竟书写麻烦,于是又采用了易写易认的隶书,在社会上广为流行。秦汉隶书已接近简化前的楷书,所以识别秦汉地名已无大困难。

汉人所写的地名除见之于一些罕见的碑碣外,近世又发现了大量的汉简,这为探索汉代地名提供了丰富资料。那时虽然已经有了纸,不过是就缣帛而言。今天所说的纸则是公元2世纪初东汉后期蔡伦试制成功并逐步推广的。

中国古代地图编制,不仅起源早,而且历代相承,不断发展。1973年冬在长沙郊区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了三张绘在缣帛上的地图,整理小组定名为地形图(又称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图)、驻军图和城邑图。这是西汉王朝为了讨伐拥兵独立的南越国而制作的军用地图。地形图长、宽均约96厘米,包括今湖南、广西及广东三省区的边境一带。图中地名达90个,字体介于篆、隶之间,大部分可以识别。不过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今图相反。图中八个小方框内注记都是县名。一些小圆圈内则是一般聚落。九嶷山更用九个柱状形而突出其地位。这几幅图绘制于2000多年以前,是我国也是全世界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之一。

马王堆地形图复原图释文(www.xing528.com)

这些图因画在古人所说的“帛纸”上,才得以幸存于今,如画在草制的纸上,则无法保存下来。写在竹板、木片上的文字则保存得更为久远,如天水秦简和木板图就保存至今。20世纪初在西北的一些地区有大量汉代简牍出土,这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又一次大的发现。1949年以后,除西北各处陆续有新的发现外,在内地临沂银雀山与云梦睡虎地等地也发现了一些汉简与秦简。在出土的简牍中,很多都记有地名,不但为探索历史地名提供了丰富资料,并且可从中获得一些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资料。汉简上的伊循(今新疆且末东)、龟兹[qiūcí秋词,今新疆轮台拜城一带]、交河壁(已残缺,在今吐鲁番西)、居庐訾仓等都是地名。黄文弼(公元1893—1966年,著名考古学家)认为居庐訾仓为匈奴语的译名,汉籍中常略去“訾”字。丁谦(公元1843—1919年,地理学家)认为其地在玉门关西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著名学者)则认为在罗布泊西的楼兰,黄文弼则认为居庐仓不在楼兰而在楼兰的东南。

汉简上的地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