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估与阶段建立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估与阶段建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提出和建立阶段开展的农业环境监测工作如表4-1所示。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评估与阶段建立

这一阶段的重点监测工作是1976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普查和1983年开展的我国9省份农业经济自然区主要农业土壤中污染元素环境背景值监测工作。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提出和建立阶段开展的农业环境监测工作如表4-1所示。

表4-1 全国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提出建立阶段开展的农业环境监测工作概览

(续)(www.xing528.com)

(1)全国第一次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普查 1977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是为摸清全国污水灌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污水灌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当时的农牧渔业部责成农牧渔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即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牵头先后组织了全国200多个有关单位,用了7年的时间,普查了全国20个省份的城市混合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和工矿污水等3种类型及37个污水灌区。共普查农田面积569.87万亩,约占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的1/4,其中城市混合污水灌区19个,面积451.197万亩;石化废水灌区3个,面积20万亩;工矿废水灌区15个,面积98.679 7万亩。全国第一次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普查共得到10万多个测试分析数据,基本上摸清了我国污水灌溉的发展概况、污水水质情况和农业利用情况,污水灌区的地下水水质情况和农田环境质量情况,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污水灌区人群健康等我国主要污水灌区的情况。

(2)我国9个农业经济自然区主要农业土壤中污染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 本次背景值调查监测是1983年由国家经济委员会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环境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下属课题,编号为65(37)-3(5)。在当时的农牧渔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主持下,由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城乡建设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即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32个单位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以北京褐土区、黄河下游平原潮土区、胶东半岛棕壤区、太湖流域水稻土区、陕西黄绵土土娄土与陕南水稻土区、重庆紫色土区、川西平原灰潮土与雅安乐山丘陵黄壤区、吐鲁番盆地灌耕土区以及黔中北黄壤区等9个农业经济自然区的12个土类、26个土壤亚类为研究重点,工作面积覆盖28.58万km2(约4.2亿亩耕地),分析了近7 000个土壤样品和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粮食样品1 000多个,测定了样品中的Cu、Zn、Pb、Cd、Ni、As、Hg、Cr、Ti等元素的含量,共获得有效数据18万个,获得了研究区域内主要农业土壤和粮食作物的有关元素背景值,绘制了相应元素背景值图,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元素背景含量的环境因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