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情唐闸:南通人听到了近代节奏的声音

风情唐闸:南通人听到了近代节奏的声音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候,唐闸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当钟楼上的第一声钟声敲响时,它敲开的是一页崭新的篇章。那一声钟声标志着时代的更替,标志着唐闸从此走进了近代工业社会,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天上午9点半,8架日机突然窜入南通上空,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展开疯狂轰炸。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南通最重要的企业,大生纱厂却幸免于难。此举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批准。

风情唐闸:南通人听到了近代节奏的声音

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很久以来,唐闸人遵循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后来,随着大生纱厂的落户,人们逐渐习惯了跟着厂里汽笛的声音上工、放工。

然而,经过十多年时间,唐闸的工商业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此时,张謇认为让人们“明晷刻”,也就是有时间观念已势在必行。于是,大生纱厂钟楼应运而生。

这座钟楼建于1915年,高17.6米,坐西朝东,由两层裙房和三层楼体组成。裙房部分为左右对称的中式硬山坡顶建筑,中间为一拱门,门楣上饰有半圆形欧式拱券——这也是当时大生纱厂的大门。楼体第一、二层开红色木窗,第三层是钟室,外立面四周均为用罗马数字标明12小时的钟面。钟楼上部的女儿墙造型呈凹凸方形,颇似中国古代城墙的墙垛。这座建筑将东西方元素如此和谐而完美地结合,恰恰体现了那个时代西风东渐的风尚。

钟楼落成后,每天一到整点,钟声便会准时响起,顺风能传出七八里远。从那时起,唐闸人便有了“几点钟”的概念,此后的作息全凭楼顶的那座大钟说了算。

那时候,唐闸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当钟楼上的第一声钟声敲响时,它敲开的是一页崭新的篇章。那一声钟声标志着时代的更替,标志着唐闸从此走进了近代工业社会,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除了大生纱厂钟楼外,几乎在同一时期,南通还有另外三座钟楼:一座是当时南通县衙前的十字街钟楼,一座是海门三厂钟楼,还有一座是天生港海关钟楼(现已不存)。它们的出现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培养了民众的守时习惯——这对于南通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20世纪初,钟楼还是个稀罕之物,可小小的南通就有4座,这足以体现张謇开风气之先的远见卓识,也足以令南通人为之感到自豪。

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钟楼也曾见证过唐闸人屈辱和抗争的历史。(www.xing528.com)

那是淞沪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1937年8月 17 日。当天上午9点半,8架日机突然窜入南通上空,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展开疯狂轰炸。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掠过江城,所到之处一片废墟。南通基督医院(今第一人民医院)便在那次轰炸中被夷为平地。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南通最重要的企业,大生纱厂却幸免于难。

原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大生纱厂的董事们就预料到了危险的存在。经过商议,他们决定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来抵御日军的侵略。当时,大生纱厂向德国一家公司订购的发动机尚有17.2万英镑未付清,于是他们对外宣称欠款无法偿还,只能将资产抵押给德方,并在厂门外挂上了德国公司的牌子,聘请德国人为经理。此举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批准。

为了防范日机的轰炸,在一段时间里,大生纱厂钟楼上的青天白日旗还换成了纳粹旗,厂房屋顶上也用黑漆画上了巨大的“卐”字符号。由于德日彼时已结成法西斯联盟,因此,这一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保全了大生纱厂的厂房和设备。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矗立在通扬运河边一个多世纪的钟楼依然神采奕奕。

沿着钟楼内陡峭的楼梯,我们可以上到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处。在这里,唐闸古镇、百年大生风光尽收眼底。

大生钟楼与大生码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