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BCS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分组模式

PBCS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分组模式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PBCS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任务完成的主体,并且学生是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的,因此第一步是先进行分组,分组的规模一般是可以变化的,主要看问题的难以程度,学生的合作效果,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等等来决定。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小组的规模外,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结构,即组成研究小组的素质、能力等情况。常见的分组方式有自由组合、固定分组和混合编组三种。

PBCS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分组模式

在PBCS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任务完成的主体,并且学生是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的,因此第一步是先进行分组,分组的规模一般是可以变化的,主要看问题的难以程度,学生的合作效果,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等等来决定。一般而言分组人数大概在3~4人,如果是数学建模的问题,可以设定为3人一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并且组员之间要注意沟通、交往、表达。如果所需要的教学时间较长,可以组成较大的小组,如果解决所需时间较短,则组员应少些,从而保证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参与问题解决。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小组的规模外,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结构,即组成研究小组的素质、能力等情况。

常见的分组方式有自由组合、固定分组和混合编组三种。自由组合是指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结合而成的小组,人数通常不固定,是一种随机性组合。因为小组成员是自愿组合成一组的,常常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处比较融洽,提高合作效率,但也会使性格比较内向,以其他同学交往较少的同学受到冷落,不知该去哪个小组,不利于某些同学身心健康。固定分组是指根据班级座位相对固定的特点,将前后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简单易行,平时前后桌同学也更熟悉些,使合作更容易进行,同时小组成员之间隔的距离也较近,方便就某个事情沟通观点,交换看法,甚至在课间,在聊天中也可以继续进行沟通交流。但是固定分组方法对于各个小组来说也不完全公平,各组织间成员结构有差异,如果前后桌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都偏低,可能跟不上其他小组学习不发,能力差的成员也难得到能力较高的成员帮助。混合编组是指把成绩或能力好、中、差等不同成就层次的同学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组,从而使小组中包含着好、中、差不同成就层次的同学,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教师合理安排小组结构,使各小组成员在学业成就、能力、性别、家庭背景等各个因素搭配比较合理。这种分组方法可以使小组成员相互学习,都可以在合作中受益,成就较低或能力较低的同学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解决问题技能,提升自信心。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性质及学生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建议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形式,使各组织间公平竞争,各小组内部成员优势互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