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宽大裂隙灌浆材料的应用与技术

宽大裂隙灌浆材料的应用与技术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4宽大裂隙灌浆材料的前景分析可控灌浆材料由于其自身特点所限,应用前景尚不明朗;速凝抗冲材料如能解决工作时间较短问题,则其前景十分光明。

宽大裂隙灌浆材料的应用与技术

2.2.1 设计思路

由于成本低廉且效果较好,水泥水玻璃双液灌浆材料历来是宽大裂隙涌水处理的首选。其原理是水泥水玻璃双液具有速凝性。但是,如果涌水流量过大,流速过高,则双液在混合过程后会很快稀释,致使速凝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孙亮、肖恩尚小组依托锦屏二级电站项目,提出了防止浆液在高速水流下均匀稀释的新思路。其核心是,浆液在遇到高速水流时,可以被冲散,但冲散后仍能固化,且固化后强度增长越快越好。由此,宽大裂隙灌浆材料分为三种类型,即以水泥水玻璃材料为代表的速凝型,以可控浆液为代表的抗冲型和综合两者优点而形成的速凝抗冲型。这种设计与国内其他有关单位的思路不谋而合。

2.2.2 抗冲型可控灌浆材料

按照传统思想,要提高浆液的抗水流冲击能力,首先提高浆液的初始粘度,使水流无法将浆液冲走;其次是提高浆液的抗水溶解侵蚀能力,使水无法稀释水泥浆,保证水泥的初始粘度不因水的溶解稀释而降低,从而保证水泥的连续堆积和凝固。由此分析,具有速凝特点的膏状浆液应该可以满足上述条件,实现堵漏和控制浆液的扩散距离。可控灌浆材料就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外加剂对可控浆液初始粘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外加剂对可控浆液初始粘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

注 各配比的粘度损失均很快,可泵时间均在15min以下,特别是SY—5,可泵时间不足10min。

由表1可见,外加剂的加入使浆液的初始粘度明显增大,凝结时间显著延长(即使用速凝剂回调也是如此),抗冲性能大大提高,最大可抵抗地下水流速达1m/s左右。(www.xing528.com)

可控浆液的上述特点,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工作性能较差,用常规的灌浆泵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二是凝结时间过长,有悖于材料设计的初衷。

2.2.3 速凝抗冲SX型特种灌浆材料

该材料是在综合前两类材料优点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设计指标有三个:可泵时间至少保证20min;可泵期内具有一定的抗水冲能力,越大越好;失去流动性后即很快固化,且强度增长应快,越快越好。

应当指出,这三个指标有着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可泵时间长和抗冲,则多意味着缓凝;凝结时间短,强度增长快,又要求材料具有速凝性。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原材料已经很难达到上述设计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小组采用了全新的材料,并设计了多套初步试验方案。2007年初,取得了初步成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失去流动性时间多在5~15min,特别是以8~12min段最为集中。该材料的另一特点是,失去流动性的同时即具有一定的抗冲能力,数分钟后抗冲能力急剧上升,强度增长相当迅速,早期强度很高。

该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工作时间较短;二是失去流动性后虽具有一定抗冲性,但这个时点离强度急剧增长之间有大约几分钟的时间间隔。这两个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相比较基础局的研究进展而言,国内其他行业的有关单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速凝膏浆材料,基本解决了SX型工作性能差的问题,但造价较高,约相当于普通水泥的10倍。

2.2.4 宽大裂隙灌浆材料的前景分析

可控灌浆材料由于其自身特点所限,应用前景尚不明朗;速凝抗冲材料如能解决工作时间较短问题,则其前景十分光明。相比较而言,速凝抗冲材料的第二个难题解决起来更困难一些,如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则该材料将成为灌浆史上最具特色的类别之一;即使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仅按照现有的抗冲和速凝水平,也可以满足大多数工程的需求。与水泥水玻璃双液相比,这种材料操作比较简便,在高流速涌水下材料损失较少,灌浆效果较好,故虽材料本身成本较高,工程总体成本却并不一定大幅度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