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元化的思想史意义-论王元化

王元化的思想史意义-论王元化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次反思则发生在他的晚年,这次反思批判了他“长期所吸取的大量既定观念,这些既定观念已被我当作不可动摇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我的头脑中”[6]。尽管如此,第三次自我批判仍然是最为艰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我反思的思想史意义,会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思想状况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激进主义。他的三次自我反思真正体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王元化的思想史意义-论王元化

元化先生一生有过三次自我反思,其实是自我批判的经历(他自己对反思的定义是“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和检讨”)。第一次是在1940年前后,反思批判自己盲目接受的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第二次反思发生在因“胡风案”隔离审查期间,这次反思主要是反省和批判自己习惯的知性的片面的思维方式。第三次反思则发生在他的晚年,这次反思批判了他“长期所吸取的大量既定观念,这些既定观念已被我当作不可动摇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我的头脑中”[6]。这些“既定观念”其实就是他长期以来秉持的意识形态立场。

这三次自我批判一次比一次艰巨,一次比一次深刻,也一次比一次关系重大。第一次反思只限于批判自己耳食得来的文艺理论,虽然要真正克服并不容易做到,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所以经过一段时间也就将其彻底抛弃了。第二次反思就要难得多。人是思维的动物,要批判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啻改变自己走路的样式,很少有人做得到。但这才是启蒙批判精神的精髓所在。经过这次自我批判,元化先生的思想达到了当时一般人很少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也使他有足够的思维能力进行第三次自我批判。

尽管如此,第三次自我批判仍然是最为艰难的。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长期以来秉持的立场,出于真心而不是出于趋附和盲从,尤其在晚年,没有丰沛的精神活力和强健的思维力量,是极难做到的。此时的元化先生,已经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威望,他完全可以像许多人那样,摆出大师或泰斗的架势,刻意营造自己的权威形象,而不是揭露自己长期秉持的错误立场。更有甚者,这一次他所自我批判的立场,与前两次的自我批判对象不同,是在境内外相当一部分人中流行的“主流话语”,一旦触及,反弹可想而知。然而,元化先生却全然不顾这些,“出于一种忧患意识,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对过去的信念加以反省,以寻求真知”[7]。这使他在晚年真正超越了过去的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我反思的思想史意义,会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

从表面上看,元化先生的反思是自我反思,但更深入地看,未尝不可说他的反思也是对其所处时代的反思。元化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激进的”时代,尤其是他的前半生,整个世界的大气候偏左。哪怕是从日本人那里传来的苏俄的理论,也在相当一部分人那里几近于真理的化身。破除对这些理论的迷信,不仅是元化先生个人的事,也是时代对独立思想者提出的任务。元化先生第二次反思所批判的那种思维方式,一直到现在还支配许多人的心灵,片面的知性思维方式和感性—理性简单二分的时代至今还没有结束。但元化先生却在半个世纪前对这个时代的思想病理进行了剖析,并坚决予以摒弃。

他第三次反思引起了强烈的反弹,这足以说明他的这次反思绝非只关乎个人,而恰恰是击中了时代的命门。“五四”以来的这个时代的思想状况,可以用以西学为神圣,以洋人为帝天来概括。这种思想状况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激进主义。而意图伦理功利主义、庸俗进化论等,则与这种激进主义相表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的病症。如果说元化先生的前两次反思是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的话,那么第三次反思则显然更多是由于时代使然,是时代的事件使他进行了比前两次更为深刻也更为广阔的反思。这次反思不仅是在反思自己过去的观念,更是在反思这个自由思想瘫痪的时代。(www.xing528.com)

元化先生一生最可贵的品格,就是走自己的路,任凭别人去说,更不在意令人不齿的明枪暗箭。他的三次自我反思真正体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断然拒绝人们将他与别的什么人相提并论的说法,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见解。不管是洋人的思想还是古人的思想,他总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批判思考,决不随声附和。这一点难能可贵。

检点现代中国思想史,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意识形态化,思想的弄潮儿们不仅纷纷自觉朝这种或那种意识形态靠,而且还将各种思想也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甚至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可以用作意识形态的工具。而某些被人树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标兵,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的应声虫而已。思想意识形态化后,必然持有势不两立的斗争心态。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激进主义,就是保守主义;不是自由主义,就是新左派;不是全盘西化,就是重建儒教……总之,没有第三种可能。

针对这种含有明显专制暴力因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元化先生推崇熊十力提倡的“孤往”或“孤冷”精神,也就是先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他揭示说:“唯新唯洋是从的风气与四十年来教条主义的感染不无关系。教条主义与趋新猎奇之风看起来相反,实则相成。两者皆依傍权威,援经典以自重,而放弃自己独立见解。沿习既久,惰性已成,个性日丧,创造力终于斫伤尽净。殆至无权威依傍时,则不能创一说立一论,沉迷其中,而不知自省。”[8]这是出不了大师和独立思想家的根本原因。自由思想必出于孤往精神,而不是出于趋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