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布式应用服务解析-软件制造工程

分布式应用服务解析-软件制造工程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布式应用服务控制管理用户界面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应用管理界面,另一个是应用性能监控界面。图5-33应用配置第一栏展示的是应用的IP地址。图5-38应用列表在表格上方,可以选择接口名称、IP地址和端口号,对下面的服务列表进行过滤。图5-39路由规则可以根据服务消费者的IP地址、应用名和服务提供者的IP地址、端口号进行服务调用的限制。

分布式应用服务解析-软件制造工程

分布式应用服务(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DAS)控制管理用户界面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应用管理界面,另一个是应用性能监控界面。应用管理界面可以展示应用列表、服务提供列表、服务消费列表和路由规则列表等,并且通过这个界面可以对应用和服务进行一系列的动态设置管理。应用性能监控界面展示服务调用链路、服务调用时间、应用吞吐量、应用警告和服务器性能等。

1.用户登录

本书给出了分布式应用服务的一种实现(HKDAS)。用户在登录以后可以在用户管理模块中进行修改密码、增删用户等操作。用户登录界面如图5-29所示。

图5-29 用户登录

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之后,点击登录或者按下回车键,即可登录到管理界面。

2.应用管理

成功登录到HKDAS管理界面后,默认展示的是应用管理界面,应用管理的主界面如图5-30所示。

图5-30 应用管理界面

在主界面的右上角显示了当前登录的用户,点击旁边的退出按钮可以退出当前登录的用户。在退出按钮的下方是生成应用环境部署命令,点击按钮会生成应用部署的Shell脚本命令,如图5-31所示。

图5-31 应用环境部署命令生成

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复制该命令并关闭弹出窗口。命令复制成功后,在一台装有Linux系统的服务器的终端去执行生成的应用环境部署命令,即可快速在一台新的服务器上搭建好HKDAS的应用环境。

执行完了应用环境部署命令之后,会在应用列表中多一条记录,如图5-32所示。该应用列表展示了应用名称、应用的IP地址、RPC服务调用的端口号、应用状态和启动时间等。在最右侧一列中有一系列对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的按钮,可对每个应用进行在线的管理。

图5-32 应用列表

在最右边的操作栏中,第一个按钮是上线/下线,当应用状态是上线状态时,点击可以对应用进行上线,当应用状态是下线时,需要首先部署应用,上传应用Jar包并设置应用的名称。第二个按钮是详细命令,点击后可以对应用进行配置,如图5-33所示。

图5-33 应用配置

第一栏展示的是应用的IP地址。第二栏展示的是系统的账户名。第三栏可以动态设置应用日志的输出级别。第四栏是用户可配置一条检测应用健康状态的URL,配置之后系统会每分钟去检测一次该应用的健康状态(通过该URL返回的状态码判断),并用一个小圆点在应用列表中的应用状态中展示,如果用户没有设置健康检查的URL,该小圆点是黑色,如果设置了URL,并检测出应用异常,该小圆点是红色,未检测出异常,则该小圆点是绿色。第五栏是是否启动对该应用的性能监控。第六栏是表示应用启动的方式,可以以网关方式启动,通过这种方式启动后,所用的REST服务都可以通过该网关进行访问;也可以以收集器的方式启动,这种方式启动,该应用会其统计其他所有应用的服务调用情况,并记录到文件中去。最后一栏可以配置应用启动的Java虚拟机参数,若用户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在这里进行配置。

第三个按钮是查看日志的按钮,如图5-34所示,点击后会弹出日志选择查看的小窗口。

图5-34 日志选择

第一栏是设置需要查看的最新日志的行数,默认是200行日志。第二栏是需要查看日志的类型,分为应用日志和操作日志。第三栏是需要查看的日志,展示了日志的大小、类型、修改日期和路径。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查看需要的日志,如图5-35所示。

图5-35 日志查看

第四个按钮是部署应用按钮,如图5-36所示,点击后会弹出小窗口,可以上传应用,以及设置应用的名称。

图5-36 应用部署

第五个按钮是回滚应用按钮,如图5-37所示,可以选择以往删除过的应用部署,从而回滚到以前的版本。

图5-37 应用回滚

选择历史应用的版本,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回滚应用。

最后一个按钮是删除部署按钮,点击后弹出确认窗口,点击“确认”后,可以删除现在已经部署的应用。

3.服务管理

在左侧的管理栏中点击服务列表,如图5-38所示,会在右边的主体区域展示出现在所有应用提供的服务。

图5-38 应用列表

在表格上方,可以选择接口名称、IP地址和端口号,对下面的服务列表进行过滤(见图5-39)。服务列表中展示了每个服务的接口、IP地址、端口、服务类型、版本和服务的描述。最右侧的列中可以对RPC类型的服务添加路由,限制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的调用。

图5-39 路由规则

可以根据服务消费者的IP地址、应用名和服务提供者的IP地址、端口号进行服务调用的限制。

点击右侧的治理,可以对RPC的服务进行负载均衡和服务调用时序列化方式的设置,如图5-40所示。

图5-40 负载均衡设置

如图5-40所示,可以设置服务的负载均衡策略,有随机、轮询及权重随机三种方式供用户选择。

负载均衡算法策略解释:

(1)随机法:从所要调用服务列表的提供者中随机选择一个。

(2)轮询法:按照所要调用服务的提供者列表依次调用。

(3)基于权重的随机法:为每个服务对应的“提供者”设置权重,根据权重在所要调用服务的提供者列表中选择一个,当所有“服务提供者”的权重值都一样时则随机选择一个。权重值越大随机到的概率越大(权重值为1~10的整数,默认权重都为5)。

序列化方式设置如图5-41所示。(www.xing528.com)

图5-41 序列化方式设置

提供四种序列方式供用户选择,分别是FST序列化、Json序列化、Kryo序列化和Marshalling序列化。

路由添加完成后,如图5-42点所示,点击右侧的“灰度发布”,可以查看之前添加的路由规则和删除路由规则。

图5-42 灰度发布

点击操作列中的“删除”按钮,可以删除对应的路由规则。点击“详细”按钮可以查看设置的具体内容。

点击左侧栏中的“服务消费列表”可以查看所有应用服务的消费者,如图5-43所示。

图5-43 服务消费列表

在表格上方,可以选择接口名称和IP地址,输入内容,点击“搜索”按钮,可以对下面的消费者列表进行过滤。消费者列表中展示了每个消费的IP地址和消费服务接口和版本号

4.资源管理

点击“资源管理”下方的“Docker管理”,如图5-44所示,可以对Docker进行镜像容器管理以及对容器资源的使用的限制。

图5-44 Docker管理界面

每台应用服务器都有一个Docker管理的程序,对应列表中的一行记录。在表格中展示了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和Docker管理程序的端口号。最右侧的一列是一系列的管理按钮。点击“镜像管理”将会弹出如图5-45所示的窗口。

图5-45 镜像管理

该窗口将展示镜像的ID、repository、tag、创建时间和占用空间的大小。最右侧有两个操作按钮分别是“添加标记”和“删除镜像”。

点击“容器管理”,将弹出容器管理窗口,如图5-46所示。

图5-46 容器管理

该窗口展示了容器的ID、对应的镜像、启动时的命令、容器状态和容器名称。最右侧有两个操作按钮分别是“启动”和“删除容器”。点击“启动”时将会启动HKDAS的应用管理程序。

如图5-47所示,点击“主机管理”,将会展示出每个操作系统的管理程序,此时可以进行添加用户等操作。

图5-47 主机管理

如图5-48所示,点击右侧栏中的“增加用户”,将弹出增加用户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增加系统用户。

图5-48 增加系统用户

第二个按钮是“推送镜像”按钮,如图5-49所示,点击后将弹出推送镜像,可以选择操作系统账户,推送部署镜像。

图5-49 推送镜像

第三个按钮是“查看日志”按钮,如图5-50所示,点击后将弹出日志选择窗口,可以选择日志行数并查看日志。

图5-50 用户日志查看

输入查看日志最新的行数,点击后可以查看用户的操作日志。

5.系统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HKDAS系统的账号进行管理,如图5-51所示,可修改密码和添加、删除用户等。

图5-51 账户管理

在表格上方输入账户名或者姓名,如图5-52所示,点击“搜索用户”可以对用户进行搜索。点击旁边的“增加用户”,弹出增加用户窗口,可以增加HKDAS用户。

图5-52 增加系统用户

输入账户名、密码、姓名和描述信息,可以增加一个系统用户。在下方表格中最右侧的操作列中,点击“修改密码”,可以修改用户的密码,如图5-53所示。

图5-53 修改用户密码

输入用户密码,点击“确定”按钮即可修改密码。

点击操作栏中的“删除”按钮即可删除用户,如图5-54所示。

图5-54 删除用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