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田求积方法及图示演示

诸田求积方法及图示演示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将如图1的图形称为船田,却用公式S=]b求其面积。他假设了一个角是直角的四不等田,如图2,然后将其分成一个勾股形与一个半梯形,分别求其面积,计算二者之和。图3桑生方田中央图4三角田图5六角田吴敬《九章比类》提出一个求三角田面积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如图4。

诸田求积方法及图示演示

该节给出了38个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解法。除了涵盖《九章比类》的所有直线图形外,还给出了四广田、五广田、一尖五广田、二尖五广田等更复杂的图形面积求法。这些题目,除少数王文素指明来源外,其余的出处尚不清楚。不过同类问题在宋元明时代是司空见惯的。王文素的贡献在于他纠正了前人尤其是吴敬的失误。试举几例。

三广不等的图形,王文素叫作三广田,如图1(1)(2)。设一头广a1,中广a2,另一头广a3,长b,其面积公式为

图1 三广田

吴敬只将如图1(2)的图形称为三广田,公式同上。而将如图1(1)的图形称为船田,却用公式S=(a1+a2+a3)]b求其面积。这显然承袭了《五曹算经》[8]错误。王文素引用了杨辉对《五曹算经》的批评。他说:

杨氏曰:“三广田乃小梯田一段,大梯田一段。二阔相抵,中广正在当腰者,可用‘倍中广加两头,乘长,四而一’之术。若中广偏近一头者,只得作两段梯田求之,庶不错误。”又谓:“《五曹算法》用‘并三广,正从乘而三除’,误矣。”

王文素所引杨辉的话见之于《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王氏这里虽未直接批评吴敬,实际上却纠正了他的错误。不知为什么吴敬对形如图1(2)的三广田采纳了杨辉的意见,而对图1(1)的图形却坚持《五曹算经》的错误。其实,杨辉之后,吴敬之前,元朝贾享的《算法全能集》、[9]安止斋的《详明算法》,[10]对图1(2)的三广田都已使用了杨辉的公式。杨辉指出:公式(1)只适用于中广到两头广距离相等的情形,而对距离不等的情形,如图1(3)所示,则必须分成二块梯田,用梯田公式分别求其面积,然后求二者之和解决之。王文素指出:“愚论此说甚当,故设一题于左较之。”他假设一三广田,一头广13步,距中广10步,中广9步,另一头广17步,距中广20步。按二块梯田计算面积为370步,而按公式(1)计算为360步,按《五曹》错误公式为390步。

自《五曹算经》起,人们开始讨论四不等田[8],即不规则的四边形面积,见图2(1)。《五曹算经》提出公式

其中a1,b1,a2,b2是四边长。杨辉在《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批评了《五曹》公式的错误。他指出:

四围四面不等者,必有斜步。然斜步岂可作正步相并?今以一寸代十步为图,以证四不等田不可用“东西相并、南北相并,各折半相乘”之法。[5]

可是贾亨《算法全能集》、安止斋《详明算法》、吴敬《九章比类》无视杨辉的批评,仍沿袭《五曹算经》的错误公式。

图2 四不等田

实际上,杨辉并未完全解决四不等田的问题。他假设了一个角是直角的四不等田,如图2(2),然后将其分成一个勾股形与一个半梯形(即《九章算术》的邪田),分别求其面积,计算二者之和。王文素指出:“杨氏用分两段筭四不等田,诚为有益,但所裁股步稍差。”原来,杨辉假设的四不等田北长15步,西长45步,两者垂直,东长35步,南长25步。西长分成勾股形的勾11步,梯形的底34步。而勾股形的股是22.449 95步。但是,如果从北头算起,则股为15步+步=23.306 62步。两者不能自洽。他认为,勾股段勾长应为10.82步,股长应为22.532步。实际上,李俨藏日本关孝和抄本的转抄本《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已载有批评《杨辉算法》“非也”,并纠正其数值的文字[5],这是别话。

王文素进一步指出,杨辉只试图解决一种非常特殊的四不等田,但四不等田通常没有一个直角。因此,他的“证曰”:

右古四不等田,东、南二面虽斜,西、北二面尚正,可用杨辉之法。若四面俱斜不等者,宜从两角尖斜量为中长之弦,其余两角至弦为阔,务令长阔抵处十字交正为则,下设题图可验。

王文素的图如图2(3)所示,为了计算四不等田乾坤巽艮的面积,量出乾巽长,作为弦,分别自坤、艮向弦作垂线,量出垂线段的长度,分别计算面积,求其和即可,他说:

观此田势,即是四段句股田。而句股相乘,亦是两段偏半梭田,即是两段偏圭田。

偏半梭田或偏圭田面积公式是人们所熟知的。可以说,在中国数学史上,到王文素才成功地解决了四不等田的面积解法。

“方田桑生中央,至四隅各一百四十七步,问:为田几何?”这是一个古老的题目,如图3。《五曹算经》由147步×2×5÷7求出方田的一边长,然后求其面积。[8]设桑至四角距离为a,《五曹》实际上是使用了S=(2a×2,其中的近似值,是木工所常用的。杨辉批评《五曹》的不准确:(www.xing528.com)

《五曹》以二乘桑至隅,乃取田之全斜也。以五乘七除,即方五斜七之义,所以误荅前数。盖方五斜七,仅可施于尺寸之间,其可用于百步之外。[2]

王文素同意杨辉的意见。吴敬《九章比类》也采纳了杨辉的看法,没有沿袭方五斜七,但却用S=(2a)2求解,是错误的。王文素“证曰”:“《九章算术》之误欠折半也。”求面积公式应为S=(2a)2,显然它是由S=(2a×2化来的。

图3 桑生方田中央

图4 三角田

图5 六角田

吴敬《九章比类》提出一个求三角田面积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如图4。设其每边长为a,吴敬所使用的求面积公式是,其系数的近似值。这个公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数学著作中不应当用代替。因此,王文素“证曰”:“直六斜七与方五斜七并勿用。”他提出了新的方法:

新证术曰:置一面自乘,另置半面自乘,相减而又相乘,为实,开平方法除之。

这就是

这是一个正确的公式,只是繁琐了些,直接用即可,不知为什么王文素要做得那么复杂。

吴敬《九章比类》又提出六角田即正六边形面积问题:“法曰:置每面自乘,以三乘之,以亩法除之,合问。”设a为六角田之每边长,吴敬是说S=3a2。这个公式的错误是明显的。王文素“证曰”:“古术以‘每面自乘,三因’,是斜步作正步筭之。”吴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除了其数学水平低下,很难得到合理解释。因为,计算正六边形,以至正192边形面积,早在刘徽《九章算术注》中就解决了。王文素认为:

观此田势,即是鼓田一段。又是箕田二段,而舌相连。又直一段居中,半梭田两段居旁。又是六段圭田,而众尖攒聚。

就是说,求六角田的途径可以有多种,而其中“如鼓田量筭为便”。不过,王文素提出了另外的方法:

新证术曰:每面自乘,三因。另置一面半数自乘。相乘为实,开平[方][3]法除之。

此即

王文素的公式也是正确的,仍嫌繁琐。按六圭形算,其高,可直接得出第二个等号的算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