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旅游景观地名混合性研究成果

云南旅游景观地名混合性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观地名的混合性是指一个地名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成分,一般叫作混合地名。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从景观地名来看,云南很多地方是以当地民族语言语音为主,汉族迁来之后,经过与当地民族或先来的民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存的局面。我们在上文中分析的“汉语+民族语音译”混合景观地名就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云南旅游景观地名混合性研究成果

景观地名的混合性是指一个地名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成分,一般叫作混合地名。“混合语地名的产生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不同民族共居于同一地,一个民族已经对其进行了命名,另一个民族由于与其语言差别较大,就将原来的命名作为一个专名,然后加上本民族的通名,从而形成混合语地名;二是某个或某些民族虽然迁徙或被同化了,但其民族语言作为底层形式被后来民族继续使用。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后来者不知原来地名的意义,就在原来地名的基础上加上本民族名称,从而形成混合地名;三是某些民族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带来了本民族语地名,但同时又接受了当地主流民族语的通名,从而形成混合地名。混合语地名是民族杂居和民族迁徙、同化的产物。”[8]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语系、语支的混合语地名的重叠层次来了解一个民族迁徙的过程、民族迁徙的先后顺序和被同化民族的历史

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从景观地名来看,云南很多地方是以当地民族语言语音为主,汉族迁来之后,经过与当地民族或先来的民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存的局面。我们在上文中分析的“汉语+民族语音译”混合景观地名就提供了很好的证据。汉语和少数民族语混合的景观地名,大多是以音译的方式,即将少数民族地名作为一个专名,再加上汉语通名,从而形成“民族语专名+汉语通名”这种景观地名的构成模式,上文中所举的泸沽湖、拉市海、阳宗海、里格岛、东巴谷、曼飞龙塔等均属于这样的类型。混合景观地名是民族相互杂居和接触、交往、相互影响的产物,通过研究,可以了解这个地区的民族关系、民族变迁等重要的历史信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