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阳村庙港北侧的六行浜传说

华阳村庙港北侧的六行浜传说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亭镇华阳村庙港北侧,有一条长浜,这条浜从东到西长达八百多米,浜西居住着多家姓薛的人家。这一年薛逢春同六个儿子一起吃年夜饭。于是,在他们家附近,兄弟六人分别开了六家不同的商行,大家就把这里叫作了“六行浜”。老三薛继祖,有一手很好的裁缝工艺,天天起早摸黑,对品质要求一丝不苟。六行浜的生意有好有坏,可是这个地名却流传了下来。后来以讹传讹,大家就把这里写成“陆巷浜”了。

华阳村庙港北侧的六行浜传说

望亭镇华阳村庙港北侧,有一条长浜,这条浜从东到西长达八百多米,浜西居住着多家姓薛的人家。

传说清初这里有位商人名叫薛逢春,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开始就到浒关镇上的大盛米行学生意。他练就了口算账目、手掂米重的绝活,加之待人和气,帮着米行不断壮大,他自己也从小伙计升到了米行的二当家,挣下了不少钱。

这一年薛逢春同六个儿子一起吃年夜饭。他问起儿子们想做什么,儿子们纷纷表示要学他一样,做生意,赚大钱。他说:好好好,我来出本钱,知易行难,你们不妨试试。于是年初五就带着儿子们到华阳庙烧香,恳请上苍保佑他们都生意兴隆。

于是,在他们家附近,兄弟六人分别开了六家不同的商行,大家就把这里叫作了“六行浜”。

老大薛继春,原来是木匠出身,大木工小木工,样样内行。他做的橱、床、柜、椅、凳、箱、台,雕刻精美,松鼠葡萄中的松鼠好像在奔下来,盛开的牡丹仿佛让人能闻到瓣瓣花香……薛继春自己开店后,生意很好。原来招收的学徒工,讲好提供食宿无工钱的,但由于生意好,大家都肯加班,薛继春还是不时给徒弟红包。

老二薛继宗,原来是竹匠出身,他开了一家竹行。由于他编制的各类匾、篮、席、筛,尺寸齐全,经久耐用,店里的生意也很不错。特别是这里养蚕的人,最喜欢到他家去买蚕匾。任务重时,他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学大哥,对徒弟们也很照顾。

老三薛继祖,有一手很好的裁缝工艺,天天起早摸黑,对品质要求一丝不苟。特别一到冬季,谁家儿子要娶亲,哪家女儿要出嫁,都要缝制新衣服。一家接一家,订单不断。由于薛继祖做衣服线脚好,款式新,穿上非常合身,许多人都是他的回头客。薛继祖在徒弟回家过年时,他学大哥和二哥,也给两个徒弟送了大红包。(www.xing528.com)

老四薛继承,虽则在浒关大盛米行学的手艺,但他把自己的米行开在了望亭农村。这里一般人家家中囤足口粮,只有在荒月才有人会去他那里买米。粮食存放时间一长,米中蛀虫成灾,有时老鼠成群结队夜里偷吃大米,一年下来霉变、虫吃鼠咬的大米不计其数,他没有盈利,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

老五薛继财,雄心勃勃,开了一家鱼行。可是这里靠近太湖,已经有很多家鱼行了。他入行晚,经营的折扣上没有优势,销路上更是如此。只能把鱼拿回家杀了腌制起来。可有鲜鱼,谁爱吃咸鱼呢?浪费了盐和人工,一年下来亏了一大笔钱,家中存放鱼因为腌制不当,变臭、烂掉的不知多少。

小六子薛继原,看人家养蚕,觉得这个风险小,利润大,也开了一家茧行。可是他从没学过养蚕,收购的茧子都放在了仓库中。由于存放时间过长,上层茧子中的虫蛹化了蛾子到处乱飞,下层茧子闷的时间过长,蛾子还没出来就闷死在茧中。所以他家的茧子很多都是白茧变黄茧,黄茧变霉茧。薛继源连声叹苦:想发财,穷得快啊!

六行浜的生意有好有坏,可是这个地名却流传了下来。后来以讹传讹,大家就把这里写成“陆巷浜”了。

口述人:倪根政、陈福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