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教育:广义问题解决与问题意识的关系

哲学教育:广义问题解决与问题意识的关系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问题意识是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问题意识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稳定心理品质和能力,而广义问题解决是包括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环节的调查研究过程。

哲学教育:广义问题解决与问题意识的关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被称为问题意识。也就是说,问题意识是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问题,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

那么,什么是广义问题解决呢?问题意识与广义问题解决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分类,问题解决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问题解决是指对一个已经明确提出的、现存的问题进行解决。个体进行狭义问题解决时,通常不考虑这个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发现的,不考虑某个问题是否是一个值得研究、有价值的真问题,也不考虑某个问题是不是问题解决这能够胜任的问题。中义问题解决则是在狭义的问题解决之外加上一个发现问题环节,而广义的问题解决则是由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选择问题和(狭义的)问题解决四个环节或子过程构成,而评价问题和选择问题两个子过程由于都是问题的分析过程,因此可以把这两个过程合并为一个分析问题的环节[2]。在广义问题解决中,发现问题是指问题在一个人头脑中从闪现到捕捉并表达出来(通常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通常包括预感→明朗→廓清→确定等环节。问题评价是指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和他人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以确定该问题的真实性、价值性、恰当性及其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的思维活动。问题选择是在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能力、兴趣、责任等从问题系列中选出若干将要解决的问题[3]。由此可见,广义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在调查研究的活动中进行,所不同的是发现问题的调查研究是“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其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则是“系统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并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种调查研究活动都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才能够完成,都是为广义问题解决过程服务的。(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稳定心理品质和能力,而广义问题解决是包括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环节的调查研究过程。因此,问题意识与广义问题解决有着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它们都包括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二者所不同的是,如果说问题意识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心理品质,那么广义问题解决就是把这种能力和心理品质付诸于科学研究实践的过程。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不仅要培养他们创新的问题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和促进他们在广义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过程中,把这种问题意识和能力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