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涟水新漕渠:中国运河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唐朝涟水新漕渠:中国运河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泗州·涟水县下记载:有新漕渠,南通淮。所谓“官河”,无疑是指涟水至海州一段新漕渠运河而言。今涟水县与连云港市之间有运盐河相通,这条运盐河很可能就是由唐朝的涟水新漕渠运河演变而来。

唐朝涟水新漕渠:中国运河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这条被称为“新漕渠”的运河,位于淮河入海口以北的大海之滨(今江苏北部至山东南部),呈南北走向(见图11-2)。据《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泗州·涟水县下记载:

有新漕渠,南通淮。垂拱四年开,以通海、沂、密等州。

又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的海州,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的海州镇),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四县。沂州的治所在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辖临沂、费县、承县、沂水、新泰五县。密州的治所在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市),辖诸城、辅唐(安丘)、莒县、高密四县。以上三个州的地理位置,都在泗州涟水县的北面。

这条运河,开通于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它起始于涟水县以南的淮河,向北经涟水县城,再延伸至朐山县即海州,折向西北行,大致循今新沭河通向沭水。沭水是一条发源于沂州沂水县(今山东省沂水县)北,向南流经莒县、临沭县(唐时尚未设置该县,其地域属临沂县范围)、沭阳县,再折向东流入海的自然河流,因此沿沭水向北上溯,就可到达沂州和密州。这就是上引记载所说“以通海、沂、密等州”的意思(见图11-2)。

在这条“新漕渠”运河开通以前,从淮河北岸的涟水县出发到沂州或密州境内的上述各县,走水路要绕道,先溯淮河至淮阴,再自淮阴溯泗水至下邳,再自下邳溯沂水至临沂或莒县,不仅路程很远,而且一路都是逆水行舟,路途上十分辛苦。新漕渠运河的开通,可以直接利用沭水航行,实际上是开发了沭水的水运交通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www.xing528.com)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一《海州·八到》条下有记载说:

东南至泗州涟水县,取官河水路三百四十里。

所谓“官河”,无疑是指涟水至海州一段新漕渠运河而言。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据此可知,在运河开通100多年后的中唐时期,新漕渠运河不仅还在用于航运,而且其重要性已被升格为国家漕运航道网中的官河。今涟水县与连云港市之间有运盐河相通,这条运盐河很可能就是由唐朝的涟水新漕渠运河演变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