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运河三千年:汴河北宋重要地位

中国运河三千年:汴河北宋重要地位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汴河在北宋时期的重要性,犹如动脉血管在于人体的地位。[6]从以上所引文献资料,充分说明北宋时君臣对于汴河的重要地位,都有着明确的认识。大众所赖者,汴河。综上所述,可知汴河是北宋赖以生存的水运交通要道。

中国运河三千年:汴河北宋重要地位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张洎向皇帝汇报汴河状况时说:

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2]

宋仁宗时,三司使张方平在议论汴河时说得更透彻:

今曰之势,国依兵而守,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今仰食于官廪者,不唯三军,至于京师士庶,大半待饱于军稍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急至重。京,大也;师,众也;大众所聚,故谓之京师。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3]

汴河在北宋时期的重要性,犹如动脉血管在于人体的地位。这一点不仅众多朝臣认识一致,就连当时的皇帝也不例外。这里有一个例子:宋朝开国不久,割据今江苏南部、浙江全境和福建北部的吴越王钱俶[4],就向北宋朝廷称臣进贡。有一次,钱俶向宋太祖进献一条玉犀带。太祖说:“朕有三条宝带,与此带不同。”钱俶颇为惊讶。太祖笑着对钱俶说:“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5]。宋太祖赵匡胤将汴河等三条流经京城的运河比作三条宝带,足证其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淳化二年(991年)六月,汴河在京师附近的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决口,宋太宗亲自乘步辇出乾元门,前往决口现场督修,车驾陷于泥淖中,群臣纷纷谏阻,但太宗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民百万家,天下转漕仰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6]从以上所引文献资料,充分说明北宋时君臣对于汴河的重要地位,都有着明确的认识。关于北宋时汴河的重要性,《宋史》卷九十三《河渠志·汴河上》进行概括说:

宋都大梁(注:即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每岁自春及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行重载为准。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汴河对于北宋朝廷来说,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北宋朝廷的一切国用开支和居住在京城的官府、军队、百姓的衣食生活消费,全赖汴河从东南地区的输入,这里有具体的资料可以说明:(www.xing528.com)

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注:即五丈河),而汴河所漕为多……先是四河所运未有定制。太平兴国六年(注:981年),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岁运)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民河(岁运)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岁运)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非水旱蠲放民租,未尝不及其数。至道(注:995~997年)初,汴河运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注:1008~1016年)初,增至七百万石。江南淮南、两浙、荆湖等路租籴,于真(注:今江苏省仪征市)、扬(注:今江苏省扬州市)、楚(注:今江苏省淮安市)、泗(注:今江苏省盱眙县以北洪泽湖中)等州置仓受纳。分调舟船,溯流入汴,以达京师,置发运使领之。诸州钱帛、杂物、军器上供亦如之。

又说:

先是诸河漕数,岁久益增。景德四年(注:1007年),定汴河岁额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只给太康(注:河南省太康县)、咸平(注:河南省通许县)、尉氏(注:今河南省尉氏县)等县军粮。唯汴河运米、麦,乃太仓蓄积之实。近罢广济河,而惠民河斛斗不入大仓。大众所赖者,汴河。[7]

以上列出的每年漕运数字,可知汴河的漕运量最多,约占年漕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并且所漕运的粮食、物资等,均输入太仓,作为国家物资储备。而其他河道的漕运,只作为补充或用于京畿一带的地方消费,不输入太仓。

综上所述,可知汴河是北宋赖以生存的水运交通要道(见图14-1)。但它以黄河为水源,一开始就显得先天不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有汴口不固定、泥沙淤积和水位暴涨暴落等三大问题。现分别详述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