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促进实践

社区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促进实践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此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更新健康的定义,认为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应加入道德健康。其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精神卫生状况欠佳还与社会的快速变革、工作压力、性别歧视、社会排斥、不健康生活方式、面临暴力和身体健康不良的风险以及违反人权相关联。

社区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促进实践

(一)健康

健康(health)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拥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健康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将是否有病作为健康的判断标准,简单的将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较少去关注生理水平以外的健康维度。这样的观点无疑是不全面、有失偏颇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一定义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不再局限于“无病即健康”的较为狭隘的健康观;二是对健康的诠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畴,把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三是将目光从“个体健康”延伸到“群体健康”,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进行了新的解释:“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此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更新健康的定义,认为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应加入道德健康。健康范畴的再次延伸,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健康认识的进一步拓展,也反映了人们的健康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心理健康(www.xing528.com)

从WHO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维度之一。同时,它和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并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因应用范围和关注重点不同而不同。WHO对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为,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能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出贡献。从积极意义上来说,精神卫生是个人保持健康和社区有效运作的基础。心理学大辞典中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焦虑、抑郁、酒精依赖等心理疾病(又称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其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持续存在的社会经济压力被看做是个人和社区的精神卫生危险因素。最为明显的证据与包括教育程度低在内的贫穷指标相关。精神卫生状况欠佳还与社会的快速变革、工作压力性别歧视、社会排斥、不健康生活方式、面临暴力和身体健康不良的风险以及违反人权相关联。特定的心理和个性因素也使人们容易罹患精神疾病。最后一点是,精神疾病具有某些生物学病因,这包括遗传因素以及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衡。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改善的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