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世界研究

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世界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1.2光交换分类光交换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目前的光路交换主要是指波长交换。光路交换建立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光突发交换是作为光路交换向光分组交换的过渡技术提出的。可以说,光突发交换结合了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部分缺点,并且由于对光器件的要求较低,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世界研究

9.1.2 光交换分类

光交换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光路交换(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OCS)和光分组交换(Optical Package Switching,OPS)。其中光分组交换又包括传统光分组交换、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和光标签交换(Optical Label Switch,OLS)。

1.光路交换(OCS)

光路交换是在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传统电路交换一样,也是面向连接的。根据光信号的分割复用方式,相应地也存在空分、时分和波分等几种信道的光路交换。如果光信号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换方式,则称为混合光交换。此外还有多维光交换技术和ATM光交换等。目前的光路交换主要是指波长交换。

在电路交换中,网络需要为每一个连接建立从端到端的物理电路。通信双方占用实际的物理电路。类似地,在光路交换系统中,网络也需要为每一个连接建立从源端到目的端的光路,为通信双方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载体

光路交换建立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1)链路建立阶段:是双向的带宽申请过程,需要经过请求与应答确认两个处理过程。

(2)链路保持阶段:链路资源由通信双方占用,不允许其他通信方共享该链路。(www.xing528.com)

(3)链路拆除阶段:通信双方任意一方发出断开信号,另一方收到断开信号并进行确认后,通信链路资源被真正释放。

光路交换具有简单、易于实现、技术成熟等优点,可以利用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等设备来实现;缺点是不适合数据业务网络,不适合处理突发性强和业务量变化频繁的IP业务。

2.光分组交换(OPS)

光分组交换可以看做是电分组交换在光域的延伸,交换单元高速传输的光分组。光分组交换沿用电分组交换的“存储—转发”方式,是面向无连接的。光分组交换是光交换技术的理想形式,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相关的支撑技术暂时还不能实用化。这是因为在光域内还缺乏类似电域内的缓存器等逻辑器件,导致在“纯光网络”上还不能完全实现光分组交换,只能采用光纤延迟线(Fiber Delay Line,FDL)作为缓存器,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精度。目前光分组交换仍采用光电混合的办法来实现,即传输和交换在光域完成,而控制信号在交换节点被转换成电信号后再进行处理。

光突发交换是作为光路交换向光分组交换的过渡技术提出的。光突发交换的交换单位是突发(Burst),即多个分组的集合,其带宽粒度介于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之间。光突发交换比光电路交换灵活、带宽利用率高,比光分组交换更贴近实用。可以说,光突发交换结合了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部分缺点,并且由于对光器件的要求较低,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光标签交换是一种改进的光分组交换技术。它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技术与光网络技术的结合。多协议标签交换是多层交换技术的最新进展,将多协议标签交换控制平面与光交换设备相结合就形成了具有多协议标签交换能力的光节点。由多协议标签交换控制平面运行标签分发机制,向下游各个节点发送标签,标签对应相应的波长,由各节点的控制平面进行光开关的控制,建立光通道。为了适应未来智能光网络动态地提供网络资源和传送信令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多协议标签交换进行扩展和更新。光标签交换正是多协议标签交换向光网络扩展的产物,它在支持传统的分组交换、时分交换、波长交换和光纤交换的同时,还对原有的路由协议、信令协议进行了修改和扩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