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确定信息化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要素

不确定信息化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要素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贵生等人研究技术研发的外部联系以及技术外包,分析了网络形成背景和网络提升技术能力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认为技术外包是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局部互动导致了网络整体的动态演化行为,而这种行为模式又导致网络结构的不断变化与更替。田钢等建立了环境—行为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创新主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规则从而导致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涌现。

不确定信息化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要素

网络分析理论将网络看作是社会行动者及其关系的集合,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网络概念用来理解组织之间的规范、交换和权力。每个角色是一个节点,彼此之间的联系为联结,众多的节点和联结构成了反映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社会网络分析的形式化描述以及用网络图的方式表现网络中行为主体的关系比较直观,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为企业创新网络组织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方法。

Hakansson(1987)从社会网络组织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活动中资源的获取与转移,指出致力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资源转移网络包括三类关键的因素:主体、行为和资源,这三类因素可以构成一个网络。主体是完成资源寻找,获取,转移的组织、机构与个人,他们控制某种资源。行为指产生和交换资源的行为,每一个主体发生的行为是以其他主体也发生了行为互为条件的,并且为进一步的行为发生提供基础。资源包括知识资源,智力资源,也包括物理的资源,是知识转移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资源被主体控制,并存在交易价值。因此,主体控制什么资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资源,影响主体在网络中能否接近其他的资源,以及获取想要的资源(见图2-1)。

在此基础上,刘存福等(2005)说明社会网络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结构性要素(行动者联系的形式和力度)、资源性要素(行动者能力、知识、种族、财产等特征在网络中的分布)、规范性要素(影响行动者行为的规范和规则)和动力性要素网络(形成的时机和制约因素)组成。此外,描述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有两种视角或分析方法:关系维度(取向)和位置维度(取向)(张存刚,等,2004),包括了网络规模、强度、密度、内容、关系对称性等指标。邬爱其(2004)和陈学光(2007)还研究了网络关系的持续性、网络范围、网络异质性等指标。Burt的结构洞理论认为那些拥有更多结构洞的松散型网络与紧密型网络比较更能给网络成员带来社会资源获取上的竞争优势。张杰、刘东(2006)认为社会制度基础结构及其嵌入其中社会信任类型的差异深刻影响着企业网络结构的不同。

图2-1 企业网络资源转移框架(www.xing528.com)

在研究实践中,池仁勇(2005)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说明了其创新网络的密度、中心节点、网络分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杨锐等(2005)采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杭州现代通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研发机构、政府与地方发展支持机构占据集群网络结构的核心位置,点度、中心度分别达到了50和46,高度创新能力的企业具有基于弱关系的网络多样性,与关系越强越好的假定相反,杭州手机产业集群的有效网络主要是由弱关系和非冗余关系构成。Cantner和Graf(2006)的研究发现,科学家的合作与流动和网络节点企业的技术关联程度是网络结构形成的两大基础动因。Dousset(2005)认为企业节点的进入和退出的频率将导致网络发生变化,网络构建的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因而会发生变化。

吴贵生(2000)等人研究技术研发的外部联系以及技术外包,分析了网络形成背景和网络提升技术能力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认为技术外包是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王大洲(2005)对我国企业创新网络的总体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网络模式进化的总体趋向是:在协调机制上,从政府协调走向企业自主协调;在功能上,从开采性创新网络走向探索性创新网络;在地域上,从本土创新网络走向跨国创新网络。贾根良(2003)等提出自组织创新网络的概念,他们认为创新网络是由多个创新主体构成的自组织系统,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大学、企业的网络协作的优势,降低创新的复杂性,构建出灵活的网络。在实证研究方面,周海涛、郑海涛以及安金辉等分析创新能力的增长模式,提出了创新网络构建思路以及共生型开放式双环结构模型,并对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绘制了网络图。

一些学者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创新网络。复杂网络主要是指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大规模网络,它是由大量的节点通过边的相互连接而构成的图(Albert,2002),例如,互联网、万维网,超文本传输协议、食物链网络、生物网络、流行病传播网络等都是复杂网络。这些网络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网络中行动者连接的多样性。各个行动者具有不同的特性,并按非线性方式进行状态转化。②网络具有动态演化性。局部互动导致了网络整体的动态演化行为,而这种行为模式又导致网络结构的不断变化与更替。③网络之间的交互影响性。网络主体以复杂的耦合方式进行互动并影响各自的行为模式。人们发明了ER随机图模型、小世界网络模型和无尺度网络模型等来分析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稳定性、柔性以及演化动力学特征等(Strogatz,2001)。李金华等(2008)定量地描绘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建立了三个创新网络的演化模型,提出产业集群网络的结构谱系由无标度网络、SED网络和随机网络三种类型网络区段构成,将这三种网络与一般分类方式下的产业集群进行了匹配,并指出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网络所具有的稳健性特征和企业分布特征。马骏等(2005)通过分析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内在嵌入性机理,得到了组织网络的非线性、多模块特征,发现了组织网络与复杂网络共同的行为模式。田钢等(2010)建立了环境—行为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创新主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规则从而导致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涌现。这些研究大多是计算机仿真研究,而不是实证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