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豪家中的昂贵艺术品,豪华装饰震撼眼球

富豪家中的昂贵艺术品,豪华装饰震撼眼球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宫室及富豪家中,拥有成百的艺术品,任何东西即使不是为了美观,至少是昂贵的。桌子、椅子、凳子、榻、床、灯与日用器皿,都由耐久性的材料制成,装饰极为豪华。帝国早期的钱币及宝石,证明了雕刻艺术的进步。罗马收入最好的艺术家是宝石匠,像狄俄斯库里德斯,他就是为奥古斯都刻印的人。世界上的艺术收集品中,其珍贵价值能胜过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馆的罗马玻璃艺术品者甚少。

富豪家中的昂贵艺术品,豪华装饰震撼眼球

在这些宫室及富豪家中,拥有成百的艺术品,任何东西即使不是为了美观,至少是昂贵的。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或者是镶嵌的木工,这两件东西由五颜六色小方块(tesserae)的配合,产生了突出的真实永恒的图画。家具并不像我们现在那样多、那样舒适,然而大多有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榻、床、灯与日用器皿,都由耐久性的材料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最好的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都经过细密的加工及磨制,装饰成植物动物的形式,或镶上象牙、龟壳、打出浮雕式的铜器或珍贵的石器。桌子有时用高贵的松柏木雕制而成,有些是金银镌刻而成,多数都是大理石或青铜的。椅子的种类样样都有,从石凳到宝座。但是,对于造成脊椎骨畸形的问题方面,不如我们计算得周到。床由木头或钢铁制成,床腿细小却结实,腿部常是动物的头或脚形,铜网(而不是弹簧)支撑着填草或羊毛的床垫。形式雅致的青铜三脚架,代替了我们现代的三角柜(end tables)。随处都是鸽笼式的小柜子,供放置卷轴书册之用。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磨制得很精细,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凸形或凹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坎帕尼亚的各工厂,配合西班牙丰富的矿产输出,为广大的市场大规模地制造银器。银器用品那时在中级及上层阶级人士中已很普遍。1895年,一位挖掘人曾在博斯科里利(Boscoreale)的一座别墅水池中发现了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拥有人于公元79年逃离维苏威火山的余烬未果之前,把它们藏储在那里的。在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一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二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葛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则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大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帝国早期的钱币宝石,证明了雕刻艺术的进步。奥古斯都时代的也一样,也有同样良好的趣味,有时是相同的设计,“和平祭坛”(the Altar of Peace)就是一例。从非洲、阿拉伯及印度输入的宝石,则雕制成戒指、胸针、项链、手镯、杯子、甚至嵌入墙中。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一枚戒指,是社交必需品。有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只手指。罗马人用戒指做成私章,因此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罗马收入最好的艺术家是宝石匠,像狄俄斯库里德斯,他就是为奥古斯都刻印的人。谈到玉石的雕刻,“黄金时代”达到一种永远无法凌驾的程度,现在在维也纳的“奥古斯都之宝”(gemma Augusta),列为现存最佳制品。收集宝石及玉石,已成为富有的罗马人——庞培恺撒及奥古斯都——的嗜好。世袭使皇室的宝库日丰,直到奥勒留才把它出卖,辅助支付他对马科曼尼(Marcomanni)的战费。皇玺及宝石官方保管人演变出英国的“掌玺官”(Keeper of the Great)。

同时,卡普阿、普特奥利、库米及阿雷提乌姆(Arretium)等陶工,却把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充斥在意大利的家庭中。阿雷提乌姆有容量1万加仑的调和大桶,其所出产的红釉餐具,1世纪以来是意大利销路最广的产品,它们的样品几乎到处都有发现。铁制的戳记,是中空的浮雕式,用以烙印在每一个花瓶上、灯上或烧制制造者姓名,有时也印上当年执政官的姓名作为制作年代。到此程度,古人已知印刷艺术,他们之所以未曾予以发展,乃因为奴隶摹绘员的工资便宜。(www.xing528.com)

瓷器起,库米、利特努姆(Liternum)和阿圭利亚的艺人便转而制造艺术玻璃[1]“波特兰花瓶”,就是著名的实例。[2]更好一点的,是在庞贝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活生生地描写出酒神巴克斯葡萄成熟庆宴的优美活动。普林尼及斯特拉博说,当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是从西顿或亚历山大城传入罗马的,很快地便制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 000塞斯特斯买了两个小的吹制玻璃杯,即现在所熟知的“千花”(millefiori),那是用不同色彩的玻璃棒熔合而成。至于价值更昂贵的,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它们的制法是把白色及紫色玻璃细丝并排成列,形成一种所希望的形式,然后烧制,或以彩色玻璃片嵌入透明的白胎之中。庞培于米特拉达梯得胜后,曾带了一些到罗马;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盅子予以珍藏起来;尼禄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塞斯特斯;佩特罗尼乌斯在垂死之前,摔碎了另一个,以免落入尼禄的手中。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世界上的艺术收集品中,其珍贵价值能胜过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馆的罗马玻璃艺术品者甚少。

[1]约于公元前2000年,为叙利亚人和埃及人发现,把沙与碱性物质在高温中熔化时,能产生绿色的半透明液体(由于沙中的氧化铁所致);再加上锰及氧化铅便能使产品无色,完全透明;不同的色调可因不同的化学药品而产生——例如蓝色,是由钴产生的。流质的糊状物,是用手或吹成模子;直接使糊状物变硬,然后在轮子上磨切。

[2]这种用玻璃加层的花瓶,可能源于希腊,是1770年在罗马附近发现的,由波特兰公爵购得,于1810年借给英国博物馆。1845年,有一个疯子把它捣碎为250片,但是恢复原形的技术相当成功,以致当时的公爵在1929年把它出售时,曾有人出价15.2万美元。这项开价因视为太低而拒绝出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