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成果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成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永久组织间插植放疗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是222 Rn、198 Au粒子源,由于半衰期较短及放射防护困难的原因,后来被光子能量更低、半衰期为59.6d的125I粒子源取代,近来又研制成功了与125I粒子源光子能谱相似的放射性核素103Pd,其半衰期为17d。目前,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最常用放射性核素有125I和103 Pb。103Pd粒子源直径0.8mm,长度4.5mm,壁厚0.08mm的钛管,中心直径为0.5mm,103Pd放射性核素用银棒吸附。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成果

第二节 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

已发现的放射性核素有2 500种,绝大多数是人工放射性核素。其中有10余种曾先后被用于近距放疗。早期永久组织间插植放疗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是222 Rn、198 Au粒子源,由于半衰期较短及放射防护困难的原因,后来被光子能量更低、半衰期为59.6d的125I粒子源取代,近来又研制成功了与125I粒子源光子能谱相似的放射性核素103Pd,其半衰期为17d。目前,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最常用放射性核素有125I和103 Pb。下面重点对国内主要使用的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源进行介绍。

125I粒子源的主要成分是碘(125I)化钠。125I粒子源外径为0.8mm,长度4.5mm,壁厚0.05mm的钛管,中心直径为0.5mm,长度为3.0mm渗过125I放射性核素的银棒。125I半衰期为59.6d,可提供5个半衰期的持续照射。通过电子俘获衰减并放出特征性的光子和内转换电子,电子被125I粒子源的钛壳吸收。发射出的主要射线有35.5keV的γ线和27.4 keV、31.4keV的特征X线,同时激活的银棒也可以发射22.1keV和25.2keV的荧光X线。125I发出射线的铅半值层厚度为0.025mm,而射线能量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0.25mm铅层能够屏蔽99%以上的辐射。目前,用于临床的125I粒子源的表观活度为(1.48~3.7)×107 Bq(0.4~1.0mCi)。图24-1为125I粒子源的结构示意图

103Pd半衰期为16.96d,产生能量21~23keV的γ线,铅半减弱层厚度为0.008mm,0.06mm厚的铅片可以屏蔽97%以上的射线,临床应用易于防护。钛壳有很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103Pd粒子源直径0.8mm,长度4.5mm,壁厚0.08mm的钛管,中心直径为0.5mm,103Pd放射性核素用银棒吸附。表24-1为常用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

img213(www.xing528.com)

图24-1 125I粒子源的结构示意图

表24-1 常用永久植入性放射性粒子的特性

img2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