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智谋故事:战国时期的优柔失国

中外智谋故事:战国时期的优柔失国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柔寡断失国家战国时期,韩国地处实力雄厚的秦国和楚国之间。韩宣公为人优柔寡断。秦王把楚国看做是称霸道路上的敌手,为此试图发兵攻打楚国。面对两邻国之争,韩王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便激怒了秦王。楚国密使这坚定的语气使优柔寡断的韩王轻易上了当。这时,秦军发动了总攻,并大获全胜,韩国最后沦为秦国的附庸国。秦王手下的谋臣要求攻打楚国,但遭到了秦王的拒绝。因为对韩之战已使秦军造成很大的损失。

中外智谋故事:战国时期的优柔失国

优柔寡断失国家

战国时期韩国地处实力雄厚的秦国楚国之间。韩宣公为人优柔寡断。秦王把楚国看做是称霸道路上的敌手,为此试图发兵攻打楚国。可韩国偏偏挡在道中,于是泰王就派丞相张仪前往韩国,企图说服韩与秦一起攻楚。面对两邻国之争,韩王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便激怒了秦王。他决定,先要迫使韩国屈服。公元前317年,也就是韩宣王十六年,秦围向韩国宣战。一路上,秦军未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就杀进了韩国。韩王忧心如焚,马上召见韩相公仲明。公仲明反对直接与秦对抗,他引用了民谣“李代桃僵”的话来说明道理,但韩王不理解其含义。公仲明就指着宫苑内的两棵树说:“假设小树为桃树,大树为李树,桃树上突然落下了害虫,如果想保桃树,则只有把害虫从桃树上引到李树上去才行。”

这时韩王才领悟到公仲明的意思。是要把祸水引向楚国,让楚国代替韩国承受灾难,以保全韩国。于是,韩王便派公仲明出使秦国。并割让韩围一座名城贿赂秦国,以便与秦国结成联盟,共同伐楚。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很害怕,急忙召见谋臣陈轸商议对策,陈轸听后笑道:“韩国是想利用‘李代桃僵’之计来对付我们,那我们就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

楚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一方面在军事上做好了抵抗秦军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又派人到各国去散布流言,说是楚国接到了韩国的求援信。随后就委派楚军去救援韩国,与此同时还派了一名密使前往韩国,送给韩王很多贵重礼品,建议韩王与楚国联盟共同对付秦国。韩相回绝了这个建议因为这意味着韩国将为楚国而牺牲自己。楚国密使这坚定的语气使优柔寡断的韩王轻易上了当。他放弃了原先与秦国结盟一齐攻打楚国的计划,改为与楚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对韩楚结盟的消息将信将疑。他便派密探扮成商人模样混进韩楚两国侦察。结果证实了这一消息。(www.xing528.com)

韩王的反复无常激怒了秦王,他率领大军在楚军到达之前杀入韩国。韩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韩王面对这极其危机的局势,只好派使者前往楚国,请求楚军支援。楚王采纳了陈轸的策略:派军队向韩国方向进发,但这只是为了制造假象,目的是促使秦军在韩楚会合之前尽快攻占韩国。

楚王对韩国使者说,支援部队已在路上。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想支援韩国。

韩军苦苦等待楚军的到来,但楚军总也不出现。这样一来,韩军军心涣散,畏惧心理大增,很多士兵逃跑。这时,秦军发动了总攻,并大获全胜,韩国最后沦为秦国的附庸国。

在秦军大败韩军之后,楚王担心秦军会来攻打自己。谋臣陈轸则认为不必为此担忧。因为李树已经僵死于地,借此就可以暂时保证桃树的生存。

秦王手下的谋臣要求攻打楚国,但遭到了秦王的拒绝。因为对韩之战已使秦军造成很大的损失。楚军现在士气饱满,正严阵以待地等着与疲惫的秦军作战。于是,秦王就率军班师回国去了。到此,陈轸的计谋大功告成。韩国成了牺牲品,如此保证了楚国暂时的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