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委婉语研究:恨与避恨动因

委婉语研究:恨与避恨动因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评、责备听者或指出听者的错误缺点类委婉语属于避免报复心的委婉语。行为失败而达不到目的也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我们在谈论行为失败的时候,为避免引起自卑之恨的痛苦和损害,就要运用委婉语。

委婉语研究:恨与避恨动因

每个人,不管他多么善良,都或多或少会从他人那里受到痛苦和伤害,从而必然或多或少有恨人之心;对于成为自己痛苦之因的他人的心理反应的恨人之心,会驱使自己相应地为了使他人痛苦而采取目的害人的行为。一个人恨谁,便会对谁产生反感,当他想象着他所恨的对象感到痛苦时,他将感觉快乐;如果他想象着他所恨的对象感到快乐时,则他将感到痛苦。这种反感的典型便是嫉妒心。嫉妒心所造成的伤害和痛苦不是他人有意造成的,而是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他人的优势使我居于劣势以及他人的劣势的改善而威胁我的优势,不能不使我对他产生怨恨之心,不能不使我看到他人快乐和幸福便感到痛苦和不幸,看到他人痛苦和不幸便感到快乐和幸福。于是他就会设法使他人遭受痛苦和不幸,就像使自己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样;或设法使他人丧失快乐和幸福,就像使自己摆脱痛苦和不幸一样。如果痛苦和损害是别人有意给予的,这种痛苦和损害就是“仇”。“仇”不仅使人有恨的心理,而且还相应地产生一种也有意给他人痛苦和损害的心理反应,即复仇心。(王海明,2001:203-205)因此,我们在谈论自己以及自己人的成绩、成就、优点、长处时,就要采用谦虚性的委婉语,以免激起听者的嫉妒之心,避免听者因嫉妒而产生的使自己遭受痛苦和不幸的害人欲望和言行。批评、责备听者或指出听者的错误缺点类委婉语属于避免报复心的委婉语。如果我们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责备,或直陈听者的缺点和不足,听者会认为这是对他的直接的有意的伤害,给他带来直接的痛苦。反过来,他就因这种痛苦和伤害而产生报复之心,产生也给予我们痛苦和损害的欲望和言行。

每个人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除了来自他人,还会来自自己,从而产生自恨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遵守道德从而做一个好人的道德愿望。如果自己造福他人,行为符合道德,便会因做一个好人的道德愿望得到实现而沉浸于良心满足的快乐,便会产生自豪、自尊的自爱之心。反之,如果自己损害他人,干出了违背道德的恶行,便会因做一个好人的道德愿望得不到实现而陷入良心谴责的痛苦,便会产生内疚感或罪恶感之自恨心。这种自恨心往往是一种相当强烈的持续的焦虑,是震撼心灵的极深刻的情绪上的动荡不安。(王海明,2001:207-208)因此,犯罪、乱伦、吸毒等一切被社会认为是有违反法律、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都可因做一个好人的道德愿望得不到实现而陷入良心谴责的痛苦,便会产生内疚感、罪恶感。当这些行为是关于讲话者自己的时候,直接提及会使自己因内疚而感到痛苦,或者听者不给自己尊敬而使自己痛苦,他便会使用委婉语来表达。当这些行为是关于听者的时候,讲话者采用委婉语,是因为直接提及会使听者再次感到内疚,产生自恨之心,给其再次带来痛苦和损害。而听者会将自己遭受的痛苦和损害归因于言者,因为是他直接提及听者的违反法律、道德伦理的行为,使其在已经感到内疚、遭受痛苦的基础上再次让他感到内疚、遭受痛苦。言者成为听者的痛苦之因之后,也就变成了恨和报复的对象。(www.xing528.com)

行为失败而达不到目的也是痛苦的根源。如果一个人认为失败的原因在自己,是自己的无能造成的,那么,他因自己的失败而产生的痛苦的心理反应,便是自卑感。所以,自卑感是认为自己无能使自己受尊敬的心理,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有作为、有价值而又自认无能改变自己之卑下的心理(王海明,2001:208)。因此,失败的事实、个人能力的低下都是自卑的根源,是自卑之自恨的痛苦根源。行为失败是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范畴,包括许多有共同特点的行为或事物:工作低下、贫穷、考试不及格、婚姻破裂、人际关系紧张,等等。如妓女被认为从事的是“贱业”,是没有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的表现,直陈会造成从业者的自卑之痛;如果将其看作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则还能引起内疚之痛。当考试不及格而自认为是能力不够时、当贫穷被自认为是谋生能力低下时,就是自卑。婚姻破裂、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产生自认能力低下的自卑之心。生理缺陷包括残疾和丑陋最容易引起自卑,因为生理缺陷是自己无能、无法加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在谈论行为失败的时候,为避免引起自卑之恨的痛苦和损害,就要运用委婉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