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促退定律:了解心理常识,科学管理员工

社会促退定律:了解心理常识,科学管理员工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促退定律凡是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寺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这就是社会促退的作用。有旁人在场,往往会产生促进的作用。关于社会促退,心理学家皮森在1933年的实验中进行了证明。看来社会促进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因此,只有了解了社会促进和社会促退的原理,管理者在工作中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因而,一项简单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社会性促进的性质。

社会促退定律:了解心理常识,科学管理员工

社会促退定律

凡是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寺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关于这幅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呢。

据说,大约两百余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寺里的和尚请他写这四个字。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却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不讳的人。因此洪川大师的每一勾一捺,只要有一点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

在洪川大师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和尚批评道:“这幅写得不好。”

“那这一幅呢?”和尚又摇头说:“更糟,还不如刚才那一幅。”

在一边的香客悄悄地对方丈说:“大师不在状态,会不会是嫌润笔费给得少了呢?”于是方丈就向洪川委婉地提出了增加润笔费。

而洪川本来就是位一丝不苟的人,见此情景,也不说话,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和尚的赞许。

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和尚离开后去如厕的空隙间,洪川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一挥而就这四个大字。那位和尚从厕所回来一看,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神品!”

为什么洪川大师在开始的时候写不好字,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却能一气和成呢?这就是社会促退的作用。

一般而言。有旁人在场,往往会产生促进的作用。但是,促进并非总会发生的,有时身边有别人在场,反而会引起我们效率的下降。这种现象叫做“社会促退”。

关于社会促退,心理学家皮森在1933年的实验中进行了证明。他发现,有一个旁观者在场,会减低被试有关记忆工作的效率。其实验是:(www.xing528.com)

划掉报纸上所有的元音字母,编排词的联想表,演算简单的乘除法算术题,反驳他人的哲学观点等。这些作业都要求被试(大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去完成:单独一个做和五个人在一起做。

结果发现,除反驳他人哲学观点的复杂作业外,其余几项作业,五个人在一起做都比单独一人做效果更好。

这个实验说明,在做比较简单的事情时,身边有人在场,容易发生社会促进。相反,做比较复杂的事情,比如上面实验中的“反驳他人的哲学观点”,有其他人在场,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心理学家达施尔也提出,有观众在场时,被试即使是做简单的乘法,通常也会出现差错。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看来社会促进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来说,有他人在场,会激发个体竞争的动机,而增强的动机有利于个体加快做事的速度。但如果这项工作对个体来说是新接触的,还很不熟悉,或个体还很难做好,还需要动很多脑筋,这时候,旁人在场会引发动机的增强,从而导致个体的紧张和焦虑,个体更容易表现得手忙脚乱,反而做不好。

比如当一个员工面临难题正苦于无计可施时,如果上司死盯着他不放,他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无法专心工作。在教室里学习时,教室里如果有很多人,乱哄哄的,我们便很难保持高效率的学习。或者我们在背课文或记忆英语单词时,也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背。

因此,只有了解了社会促进和社会促退的原理,管理者在工作中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像打印上司交代的文稿、装订材料、核对账目这样的工作,员工已经做得相当熟练了,管理者可以将他们的办公桌工作台放置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让许多人在一起工作,这样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但如果需要完成的是一件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当事人集中精力思考,此时若有他人在场则会妨碍当事人的工作,所以不让他感觉到有人在注视他。才能使其提高工作效率。

因而,一项简单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社会性促进的性质。而一项稍微复杂一点的课题,在大家尚未习惯时,可以让其在封闭的环境中单独练习,而当他们可以胜任工作后,就可以让他们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下共同工作,以发挥社会性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