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教与成才:难忘母亲赵红平

家教与成才:难忘母亲赵红平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忘母亲赵红平今年9月19日是母亲逝世十周年忌日。我们兄弟姐妹4人,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型父亲。是母亲在家主持家政。母亲是一个内向寡言的人,对我们子女充满慈爱,无微不至。我到北京上清华大学后离家远了,和母亲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每年的寒暑假我一定会在家住一段时间。母亲的脾气很好,很少和我们子女发火。在10年后的今天,天上的母亲一定在欣慰地注视着赵津的惊人进步和岩平在北京的幸福生活。

家教与成才:难忘母亲赵红平

难忘母亲

赵红平

今年9月19日是母亲逝世十周年忌日。10年前就想写这篇文章,不料一等就是10年。

我们兄弟姐妹4人,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型父亲。作为报社的编辑记者和部主任、总编辑,作为党的喉舌,工作至上,父亲常常加班到午夜或更晚,而且是经常出差下乡不在家住(四清、学习班、出差等)。是母亲在家主持家政。记得在70年代时妈妈已不再工作,全家只有父亲的85元工资收入。由于父亲经常下乡工作及抽烟花销大些,每月父亲需要一半工资来维持其花销,我们5个人只有40元左右。用这40元来维持5个人的吃穿住行,比较艰苦,但我们姐弟4人都能健康成长,高高兴兴,母亲的持家能力可见一斑。

母亲是一个内向寡言的人,对我们子女充满慈爱,无微不至。她很少要求我们,更不会发脾气。我们生长的年代是“文革”时期,我不记得母亲和我谈起过学习和作业的事。只记得每天天黑时我从山西日报篮球场打球回来,在厨房一定会有一锅热乎乎的面条在等着我。而父亲也没有时间更多地对我们的学习提要求,我们生活十分自由,对未来同样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家中常有爸爸的同事或从各地、市、县来的通讯员记者造访,妈妈一定会默默地做些家常便饭招待客人,从无怨言。

我到北京上清华大学后离家远了,和母亲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每年的寒暑假我一定会在家住一段时间。那时我就会和母亲在客厅聊家常,陪母亲去买菜。后来家里条件慢慢改善了,能看到母亲更多的慈祥笑容。她经常给我讲院里叔叔、阿姨和我儿时朋友的变化,有时讲讲老家亲人的情况。

母亲平时话语不多,但经常能不经意地说出一些至理名言。由于从小家中不富裕,我买东西时倾向于买便宜货。有一年回国探亲,给家里带了些日本电器,价格会比国内贵,但质量好,这时母亲会讲:只要是天天用的东西,多花些钱也值得。(www.xing528.com)

一块聊天,谈天说地,她会评论道:有什么也不要有病,没什么也不要没钱。这些道理,我也明白,但它出自我的识字不多的母亲口中,则令我感慨不已,永记心怀!

母亲的脾气很好,很少和我们子女发火。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和父亲吵过架。在她晚年时,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子女们长大成家了,间或能听到她善意地埋怨几句父亲,仅此而已。

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我感到妈妈就在身边,她慈祥的脸上仍然带着微笑:你们都好吗?我告诉妈妈,我们大家一切都好,从父亲到涛涛,全家上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记得妈妈最为担心的是赵津和岩平。在10年后的今天,天上的母亲一定在欣慰地注视着赵津的惊人进步和岩平在北京的幸福生活。我相信她老人家也一定会看到洋洋、潮潮、源源和涛涛在国外健康成长,一定会高高兴兴、含笑九泉。

母亲,请您放心吧,您的慈爱之心、您的贤惠之德,一定会通过我们惠及后代。

2009年9月19日写于瑞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