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造像的主要作用-佛教小百科. 佛像

佛教造像的主要作用-佛教小百科. 佛像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的佛教造像的产生,据佛教史上传说,是由于佛陀上忉利天为他的母亲说法,而优填王和波斯匿王因思念佛陀,最后在大臣的建议下造了佛像,以供瞻礼之用。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通过传说也可以看到,佛像产生之初,其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为了供人瞻仰和表示礼敬之用。佛像大量的出现是在大乘佛教兴起之后。因此这也是佛教造像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大乘佛教中专门就有一部《大乘造像功德经》,详细解说制作佛像具有的各种功德。

佛教造像的主要作用-佛教小百科. 佛像

佛像产生之后,自然而然地了为了佛教信徒瞻仰膜拜的对象,面对佛像,信徒能够产生崇敬心,能够产生精进心,在膜拜和修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灵洗涤,积累功德。

清康熙•旃檀佛

造像双足并立于莲座上,右手上举结无畏印,左手下垂,掌心向外施与愿印。做工精细。身着圆领通肩袈裟,这是旃檀像的主要特征。

明中期 铜贴金释迦牟尼说法坐像

释迦佛上身局部贴金,身着袒右肩大衣,右肩披大衣一角。右手作说法印,左手置膝上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六角形须弥座上。整体比例协调,衣纹流畅。

最早的佛教造像的产生,据佛教史上传说,是由于佛陀上忉利天为他的母亲说法,而优填王和波斯匿王因思念佛陀,最后在大臣的建议下造了佛像,以供瞻礼之用。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通过传说也可以看到,佛像产生之初,其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为了供人瞻仰和表示礼敬之用。

佛像大量的出现是在大乘佛教兴起之后。大乘佛教的“佛”,除了专指教主释迦牟尼之外,还指十方世界无数的佛。这就牵涉到对“佛陀”的看法,也就是佛教史上所说的“佛陀观”。(www.xing528.com)

原来,“佛”之一词,本是梵语音译“佛陀”的简称,在中国古代史书上也有译为“浮图”、“浮屠”等等。其本来的意思是“觉悟者”,是对彻底觉悟佛教所说的道理者的尊称。大乘佛教教义认为,众生都有证悟佛教真理的可能,因此人人都能成佛。众生只要掌握了佛法真谛,无论是谁都能证悟成佛。因此大乘佛教所说的“佛”还泛指一切觉悟得道者。

大乘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穷尽。从无始无终的时间来看,在不断反复循环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世中,曾经出现过,并且将来还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佛。再从无边无际的空间来看,茫茫宇宙间,有无数个和我们一样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一个佛在教化那儿的众生。因此,上下四维,过去未来,十方三世有无数个佛。

虽然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实际上想要成佛还要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行。修行的方法有多种,而禅思观想是诸多修行方法中最重要的之一。佛教认为,在无佛的时代,通过在佛像前观想佛的庄严形像,以及佛教教义的深奥玄妙,从而进入禅思的境界,能够提高和促进自己的宗教修习实践。因此这也是佛教造像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说法像

造像高肉髻,螺发,面相清秀;袒右肩披袈裟,袈裟有边饰,无纹饰。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无畏印,表示能使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整个佛像通体鎏金,工艺精细。

要想修行成佛,必须经过长期的修行,积累许多功德。而佛教认为,制作佛像,供奉和礼拜佛像,会产生和积累很多功德。大乘佛教中专门就有一部《大乘造像功德经》,详细解说制作佛像具有的各种功德。于是当大乘佛教兴起后,一个建造和制作佛像的热潮也跟着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