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职场生存智慧:成为下一个杜拉拉

揭秘职场生存智慧:成为下一个杜拉拉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插嘴,很多时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不分场合时机,贸然打断别人或抢接别人话头,不仅会扰乱他人思路,招惹对方厌恶,甚至会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或许他们正在进行一项重要谈判,由于你打乱他们的“思路”而半途而废。不止于此,这个程咬金还将话题转移,洋洋得意,自我炫耀。你一旦超越这根“中立线”,就可能陷入插嘴的误区,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方向和意义,导致“鸡飞蛋打”。

揭秘职场生存智慧:成为下一个杜拉拉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嘴的人,比喋喋不休者更令人讨厌。”插嘴,很多时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主观愿望,但前提是尊重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时机,贸然打断别人或抢接别人话头,不仅会扰乱他人思路,招惹对方厌恶,甚至会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

当你看到朋友和一个不相识的人正滔滔不绝,你是否好奇地想加入?你有没有想过,在不知道话题内容的情况下,突然插话,是否会导致他们的话题中断?

或许他们正在进行一项重要谈判,由于你打乱他们的“思路”而半途而废。或许他们正在讨论一个苦思不解的难题,关键时刻,却被人搅和。此时,你若遭人白眼,没有一个人会觉得你值得同情。

有个老板正与一个客户在办公室谈生意,期间,老板的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口就来:“嗨,我刚才路上遇到个搞笑的事……”接着就说开了,手舞足蹈,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完全没看到老板的眼神示意。客户见话题被打乱,来人又兴致高昂,就郁闷地对老板说:“你先忙,改天再谈吧。”说完就告辞了。一笔大生意就这样被搅黄了。

当你兴致勃勃与人交谈,说到高兴处时,冷不丁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你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不止于此,这个程咬金还将话题转移,洋洋得意,自我炫耀。如此一来,你也会顿生厌恶之感,觉得不受尊重吧。

这种有失礼貌的陋习很多人都有,它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破坏人际关系。要想改变,首先就要学会耐心倾听。

很多推销员都有“马不停蹄”的毛病,他们一味地自卖自夸,使客户丝毫没有插嘴的余地,其实这是销售大忌。客户一旦挑剔、批评产品,就表示他有购买念头,你完全不必锱铢必较。若和他争辩,就如同你在指责客户没有眼光,不知好歹。当他感受到你这种“言外之意”后,必然不买你的帐,最后只能一拍两散。

他人说话时,切不可横插一脚,自己若有不同意见,应在别人说完后再陈述。当别人话还没说完的情况下,很可能不会接受你的意见。所以开“尊口”以前,请先耐心倾听别人讲话。

当你认为自己确实有必要插嘴,有必要表述你的看法时,也要学会插嘴的技巧:

①当对方因担忧你的兴趣度,而在谈论过程中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适时地说一两句体贴话:“你能详细说说这事吗?我不太了解。”“你请继续。”“哦,对此我也十分感兴趣。”(www.xing528.com)

不管你说什么,都要让对方知道这样一个意思:任何你认为有趣的事,我都很乐意听你叙说。当你表达出这种意思后,对方就会消除疑虑,尽情地倾诉,并对你产生好感。

②当对方因为心烦气躁、忿忿不平等心情,而导致情绪不能自控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我想你一定很愤怒”“你似乎有些烦躁”“你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的郁结统统“引诱”出来,在他发泄一番后,才能感到轻松自如,从而从容地叙述完之前的重点问题。但是,千万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要给出你个人的主观判断,说些诸如“你做得对”“其实他不是这样的”之类的话。你所要做的只是引爆对方的发泄点,给他一条情绪“输导管”,而不是“火上浇油”,强化抑郁。

③当对方迫不及待地想让你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时,你可以用一两句简单明了的话,来“总结”对方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你的意见是……”“你要表达的意思是……”

这样的总结,既能当即验证你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随时纠正理解偏差,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又能表现出你的诚意。

以上三种插话方式的共同点是:不在对方的谈话内容上发表个人评断,不在对方的情绪上指出对与错,始终让自己处在一种客观的姿态上。当然,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中,你可以聪明地表露立场和观点,但在言语中切不可流露,不可落人话柄。你一旦超越这根“中立线”,就可能陷入插嘴的误区,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方向和意义,导致“鸡飞蛋打”。

小贴士

“九牛一毛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很多人插嘴是源于自以为是。说话做事要有自知之明,自大自满并不会让你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所谓“成由谦逊败由奢”,谦逊的态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当你心如明镜,就能真正掌握“口头”艺术,免于因为插嘴而祸从口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