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难:脉有阴阳之法

第四难:脉有阴阳之法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难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1],何谓也?本难讨论脉的阴阳之法和五脏脉象,指出多种脉象可能同时出现。此即《十八难》所言之“浮、中、沉”之意。逆顺,指疾病的轻重,预后的吉凶。应分别根据各经所连属脏腑相应部位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逆证与顺证。这些脉理,《内经》之中也有所论及,后人学习把握它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平脉还是病脉,其临床意义何在值得深入研究。

第四难:脉有阴阳之法

第四难

【原文】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1],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2]。浮者阳也[3],沉者阴也[4],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5];浮而短涩者肺也[6]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7],按之濡[8],举指来实者肾也[9]。脾者中州[10],故其脉在中。是[11]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12]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13]

【提要】

本难讨论脉的阴阳之法和五脏脉象,指出多种脉象可能同时出现。

【注释】

[1]脉有阴阳之法:指寸口脉象变化可以用阴阳属性进行归类划分。法,方法。阴阳,此指脉象的阴阳属性。

[2]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此指平息诊脉方法中指力的运用,指出了浮取(呼出)以候心肺,即下文之“浮”。沉取(即“吸入”)以候肝肾,即下文之“沉”。中取(即“呼吸之间”,“脉在其中”)以候脾胃。此处的浮、中、沉,是指切脉的三种不同指力,用之以辨五脏之平、病、死脉。此即《十八难》所言之“浮、中、沉”之意。受,通授,给予。谷味,指脾胃所转输的饮食水谷中的精气。

[3]浮者阳也:浮,即浮脉。脉体特征为轻取即得。重按脉力稍减而不中空。如水中漂木。此脉之阴阳属性为阳,与属阴的沉脉相对。

[4]沉者阴也:沉,即沉脉,其脉象为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此脉之阴阳属性为阴,与属阳的浮脉相对。

[5]大散者心也:大散,指心的正常脉象,脉形较大而舒缓。当与病脉中的大脉、散脉别之。

[6]短涩者肺也:短涩,此指肺的常脉,浮中略显短而阻滞之感,当与病脉中的短脉、涩脉别之。

[7]牢而长者肝也:此指肝的常脉,沉中显其脉位长而有力的特点。当与病脉中的牢脉与长脉别之。

[8]濡:意义同“软”,即《内经》中的“耎”。指肾之常脉,重按时脉体柔软和缓。(www.xing528.com)

[9]实者肾也:实,也为肾之常脉,当用轻指力切按时,脉按应指有力。

[10]脾者中州:中州,原指方位的中央,此指中焦。脾当应之。

[11]是: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

[12]六脉: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13]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经,即十二经脉,在此指代五脏六腑。逆顺,指疾病的轻重,预后的吉凶。逆顺,这里的逆顺,是概括多方面相反的现象,如病变的轻重、预后的良恶、病情与四季气候的是否适宜、脉象的正常和反常等等,所以杨玄操曰:“随春夏秋冬,观其六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徐大椿也曰:“心脉宜浮,肾脉宜沉,则为脉顺;如心脉反沉,肾脉反浮,则为逆。”全句意是指,可以根据各脏腑在寸口六部的相应部位之脉象变化,就能判断该脏是正常或异常、病轻或病重、主吉或主凶。

【白话解】

四难问:脉象辨别阴阳的方法,怎样区分呢?

答:呼气出于心和肺,吸气进入肾和肝,在呼气与吸气的交替期间,是脾胃的精气充养脉气的时间。浮脉为阳,沉脉为阴,所以说脉象有阴阳的区别。

问:心和肺都是浮脉,应该怎样区分呢?

答:浮而脉形较大且有弥散之感的是心脉;浮而脉体较短略有滞涩之感的是肺脉。

问:肾和肝都是沉脉,应该怎样区分呢?

答:牢而脉形较长的是肝脉;重按较濡,举指轻按时又有冲力的是肾脉。脾居中焦,所以脾脉包含在浮沉之中。这些就是区别脉象阴阳的方法。

问:脉象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又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照这样的说法,难道寸口有六种脉象一起搏动吗?

答:并不是说六种脉象一起搏动,而是说有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浮是阳脉,滑是阳脉,长是阳脉,沉是阴脉,短是阴脉,涩是阴脉。所谓一阴一阳,是说脉来沉而兼滑;一阴二阳,是说脉来沉兼滑而长;一阴三阳,是说脉来浮滑而长,有时又出现一沉。所谓一阳一阴,是说脉来浮而兼涩;一阳二阴,是说脉来长而兼见沉涩;一阳三阴,是说脉来沉涩而短,有时又出现一浮。应分别根据各经所连属脏腑相应部位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逆证与顺证。

【解析】

本段文字主要阐释呼吸与五脏的关系,脉象与五脏的关系,并归属多种脉象的阴阳属性。

关于“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是后世常引述的文字。究其真正含义,“呼出心与肺”一般认为心肺居上焦,呼出由乎此。也隐含着心血与肺气的关系。“呼吸之间,脾受谷味”,旨在说明后天脾胃居于中焦,化生营血,充养脉气。同时也在强调脉有胃气的重要性。徐灵胎认为:“受谷味”三字,亦属赘辞。

关于“心肺俱浮,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为中州,故其脉在中。”这些脉理,《内经》之中也有所论及,后人学习把握它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平脉还是病脉,其临床意义何在值得深入研究。

有关最后脉分阴阳一段字,是阐释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的阴阳属性。其中一阴一阳、一阴二阳等阴阳的多少,实质是在说明兼脉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