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胃症状及治疗心得-王修善临证笔记

反胃症状及治疗心得-王修善临证笔记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胃一证,不可专责脾虚胃寒。殊不知此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胃。隰县南关樊姓之妇,年20余,患反胃,食后良久吐出,每天吐一次或两次,照食照出,精神不爽,半月余矣。曾治反胃病者一人,其初,有时吐一月二十天,有时一月二十天不吐,常在早饭后五六小时吐出。职工某,年20余,患反胃时好时坏,缠绵数年,延医许多,总未除根。社员杨某,年50余,反胃日久。以上二证,虽不纯是反胃,其火衰则一也。

反胃症状及治疗心得-王修善临证笔记

反胃一证,不可专责脾虚胃寒。殊不知此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胃。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此论理确辞当,可谓治病必求其本也。何则,人之所以有生者,端赖此命门真火,此火一阳生于二阴之间,为生命之原。游行于三焦,出入于甲胆,薰蒸脾胃而化糟粕,温百骸而充九窍,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衰,肾家之少火几于熄矣。少火几熄则土失所养,犹釜底无薪,釜中之物不能腐化,胃气不得下行,少阴寒邪随冲气而上逆。所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后良久吐出,食甚吐甚。吐之既久,不惟津液告急,气亦有升无降,幽门干结,势所必然。然此结,非热结乃寒结也。譬如天寒地冻,水结成冰,必得日暖风和,方能解其冻而消其冰。人身一小天地,孰谓无寒结之理乎?所以,半硫丸治老人虚秘寒秘,正是此意。此证始得之,身体脉象不甚弱者,小半夏汤加茯苓泽泻、生赭石,亦有能愈者。若病之久,身体羸弱,脉见无力者,非益火消阴,不足为治。方用肾气丸加减,俾肾气化,则胃家之关门开,而水谷之道路自通,不治胃而胃自安矣。余临床每遇此病,见六脉无力,或两尺似有似无,大便干结,三五日不行,治以余所拟益火降逆汤,无论病之久暂,守服一二十剂,靡不立起沉疴。管窥之见,不自知量。竟敢出此方者,以此方经验既久,屡治辄效,愿公诸于世。兹将益火降逆汤并治验者录于后。

益火降逆汤(经验方)

熟地黄18g或31g,山茱萸、玄参、当归各9g,茯苓、白芥子(炒)、怀牛膝各6g,附子肉桂五味子各5g,制半夏15g,生姜15g,水煎空腹服。

隰县南关樊姓之妇,年20余,患反胃,食后良久吐出,每天吐一次或两次,照食照出,精神不爽,半月余矣。脉象稍迟。予以小半夏汤加味,4剂而安。

小半夏汤加味

半夏、生姜(切)各15g,赭石12g,茯苓9g,泽泻6g,水煎服。

曾治反胃病者一人,其初,有时吐一月二十天,有时一月二十天不吐,常在早饭后五六小时吐出。午饭后间有之,如不吐,至来朝也要发作。大便干结,三五日一行,神气疲极,年余不瘥,乃就诊于余。诊之,脉见无力,法宜益火消阴。予以余所拟益火降逆汤,守服10余剂,其吐虽无定时,然量甚少,饮食稍进,大便似润,脉象神采,稍有起色。继而将前汤分量加重,连服10余剂,吐止食增,精神振奋而安。续服八味丸加牛膝、当归,以图善后。

职工某,年20余,患反胃时好时坏,缠绵数年,延医许多,总未除根。六脉无力,面色萎黄,亦以益火降逆汤十数剂而安。(www.xing528.com)

社员杨某,年50余,反胃日久。经医治疗,由发作无时变为每天饭后良久吐出,大便干结,形容枯槁,四肢乏力,脉象无力,服此汤徐徐而瘳。

农民30余,有时腹痛喜呕,呕则即吐,大便燥结。来诊,脉象微弱,尺中稍紧。知下部宿有寒疝,有时寒疝攻痛,上犯胃而作吐。予以益火降逆汤去五味子、玄参,加小茴香、乌药、砂仁、没药之类,数剂吐止而安。

一妇仲夏呕吐,其初吃甚吐甚,但吐不多,亦能劳作,不以为然。及后渐渐增剧,干呕绵绵,时唾涎沫,便干五六天一行。经医治疗,有谓霍乱得之时长,以霍乱治;有谓妊娠恶阻,以恶阻治皆不效。后邀余至家,见此妇消瘦异常,六脉若有若无,涎沫不断,饮食不思下咽已三四日。因思此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大凡尊荣之人,饮食起居,恣其所好,脾胃之阳,常常不足。时至夏令,阳浮于上,阴潜于下,或贪食寒凉,以阴济阴,致伤中土及命火,下焦寒邪,夹冲气而上逆,胃为寒邪所迫,吐乃作。治宜补火生土,土旺,健运有权,则不聚液停饮;火旺,则胃家之关门开,而水谷之道路自通,吐何由作?宜服益火降逆汤加减。

加减益火降逆汤

熟地黄25g,山茱萸、当归各9g,茯苓、怀牛膝、附子、白芥子、肉桂、泽泻各6g,生姜(切)、半夏各15g,水煎服。

以上二证,虽不纯是反胃,其火衰则一也。所以,投以益火降逆汤每挽沉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