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证治疗成果临证笔记

血证治疗成果临证笔记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举凡血证,显而易见者,方书著述甚多,有方有法,兹不再赘。至于血证之隐而难测者,方书虽多,曾不之及。然观其治血证立逐瘀诸方,理论奇辟,处方奇辟,所治之证,更为奇辟。余每临证,见有类似血证者,仿照逐瘀诸方,或加或减,活人甚众。一人鼻衄,三五日1次,衄血甚多,予以加味参地煎1剂而愈。宜用推气血下降之法。审证察脉,知为气逆,血亦随气上于头脑,故有种种见证。以加味血府逐瘀汤1剂,病减大半,3剂后食管豁然。

血证治疗成果临证笔记

血之为病,有显而易见者,有隐而难测者。《内经》有言,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溺血、便血。举凡血证,显而易见者,方书著述甚多,有方有法,兹不再赘。至于血证之隐而难测者,方书虽多,曾不之及。后读《医林改错》,内云:“人之一身,气有气府,血有血府。”此说从未得见。然观其治血证立逐瘀诸方,理论奇辟,处方奇辟,所治之证,更为奇辟。虽言论激烈,而理解恰当,非有卓识,曷能若此。余每临证,见有类似血证者,仿照逐瘀诸方,或加或减,活人甚众。故特揭出之。

患者年近六旬,八九年前曾经一度危险事,渐渐夜不成寐,晚间心慌意乱,胸膺有时微觉疼痛,不定十天二十天,总有一夜心慌意乱,坐卧不安甚,并伴见短气。无奈,出院散闷,至黎明大便二三次溏粪即安,别无他证。此胸膈气结,总提血瘀,治以《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加减。

加减膈下逐瘀汤

地黄当归、桃仁泥、山楂各9g,赤芍、红花、怀牛膝各6g,川芎柴胡甘草枳壳桔梗、香附各4g,水煎空腹服。

一人35岁,因思想不遂,渐渐积忧成劳。咳嗽唾血,胸胁刺痛,食则腹胀。肢体困倦,六脉微弱,两寸更甚。总责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予以加味归脾汤而愈。

加味归脾汤

党参、茯神、茜草各3g,炙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侧柏叶各6g,炙甘草1.5g,远志、广木香各2g,炒酸枣仁、川郁金、白芍、艾叶各4g,生姜大枣引,水煎服。

一人鼻衄,三五日1次,衄血甚多,予以加味参地煎1剂而愈。

加味参地煎

生地黄15g,党参、牡丹皮、白芍、白茅根各9g,茜草3g,怀牛膝4g,水煎空腹服。

一妇26岁,因男人外出五六年未归,小女又亡,抑郁悲伤,渐渐饮食减少,寒热往来。喉咙似痛非痛,口干舌燥,舌根稍痛,饮食下咽涩滞,发热不定时。引镜自照,舌根后面肉疱很多,类似豌豆高粱之红粒,脉象弦数。舌为心之苗,有瘀热故也。治以加味血府逐瘀汤2剂而愈。

加味血府逐瘀汤

生地黄、当归、桃仁各9g,赤芍、牛蒡子、射干、怀牛膝各6g,桔梗、红花、川芎、柴胡、枳壳各4g,甘草3g,生姜3片为引,水煎空腹服。

此汤加牛蒡子、射干泻热解毒,散结消瘀,非无足轻重者也。

一妇大便下血如箭,发作无时,致经事不和,面黄肌瘦,脉微弱,如延误将成血箭痔。以黄土汤合生熟三黄汤,温清并用,3剂而安。

黄土汤合生熟三黄汤加减

生地黄9g,熟地黄、白芍、白术、阿胶乌梅、白茅根各6g,甘草、附子黄芩、党参、当归身各3g,酒黄连、炒地榆各2g,蜜炙樗根白皮9g,灶心黄土一块为引,水煎服。

生熟三黄汤治血箭痔奇效。方见《医宗金鉴》“痔疮门”。

一妇偶患食管不畅,饭食入口慢慢委曲才能下咽,如有物塞之。人多谓噎膈,余曰:“非也。此妇正在年富力强,非患噎膈之时。况寸口脉实大,是气逆食管有瘀以致如此。”以加减血府逐瘀汤1剂,胸膈豁然。1个月后此妇呕吐,又来诊。询之,月经过后50余天未来,已怀孕矣!以四物汤加焦山楂6g,枳壳、桔梗、紫苏陈皮各4g,1剂呕吐立止。此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不然,前汤内桃仁、红花、赭石、牛膝、赤芍一派伤胎之药,能安然无事耶?

加减血府逐瘀汤

当归尾、生地黄各9g,赤芍、桃仁各6g,川芎、桔梗、红花、枳壳、牛膝、生赭石、旋覆花各4g,甘草3g,生姜为引,水煎服。

一青年社员,大便下血年余,不分粪前粪后,每天五六次不等,就医许多,不见起色。六脉微弱,面色萎黄,予以加减黄土汤。

加减黄土汤

槐花、侧柏叶、生地黄、熟地黄、白术、阿胶、蜜炙樗根白皮各9g,荆芥穗6g,甘草、附子各4g,乌梅2个,灶心黄土一块为引。

水煎服2剂,其血顿止。改服加味归脾丸以善其后。

加味归脾丸

党参、白术、炙黄芪、当归、炒白芍各62g,炙甘草、茯神各31g,龙眼肉、炒槐花各93g,炒酸枣仁、黑芥穗各46g,远志25g,广木香21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早晚空腹每服9g,白开水送下。

农民24岁,患胃脘膨胀,饮食下咽,胃中且烧且痛、呃逆,满闷欲绝。缠绵数月,身体羸弱,脉沉而有力。劳碌之人,难免饥饱不节,用力过度,致胃脘血瘀气逆,仍用加减血府逐瘀汤。

加减血府逐瘀汤

生地黄、当归各9g,赭石(生研末)15g,赤芍、桃仁、丹参各6g,竹茹、枳壳、红花、桔梗、甘草、怀牛膝、柴胡各4g,水煎空腹服。

2剂后又诊,诸病稍减。改服经验方2剂。

经验方

丹参、没药、桃仁、生地黄、白茅根各9g,生赭石(研末)18g,赤芍、甘草各6g,红花、枳壳、怀牛膝各4g,鲜芦根9g去节为引。

三诊,其病十去八九,最后用景岳和中饮加当归、白芍、砂仁、广木香、石斛、白芥子之类而安。

一妇患慢性头痛而晕,且重且闷,时轻时重,已数年。就诊于余,见其体质丰隆,别无他病。但脉象两寸强硬,两尺若无,知其气血皆盛于上,此脑充血之渐也。宜用推气血下降之法。

镇痛降逆汤(经验方)

生赭石(研末)15g,生地黄12g,白芍9g,丹参6g,乳香、没药、枳壳、泽泻各4g,水煎空腹服。

1剂后头痛减轻,2剂后其病突然如失,脑筋亦清醒矣。此证兼痰者加半夏9g,兼风者加天麻3g。

职工某者,前二年偶得一疾,每发作时,觉胃上脘及胸膺间如有一物呼呼上冲,浑身血液振动,微麻木,视物不正常,心中躁扰,脑筋闷痛,难受异常。发作过后,他病虽已,惟脑后疼痛,如痴如呆,苦于健忘,心中无聊。发无定时,犯无定数,过后恢复正常。脉象寸关弦洪。审证察脉,知为气逆,血亦随气上于头脑,故有种种见证。方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数剂而愈。

加减血府逐瘀汤

生地黄、当归、桃仁泥各9g,赤芍、红花各6g,甘草、枳壳、怀牛膝、柴胡、桔梗、焦栀子各4g,生赭石(研末)15g,水煎服。

一壮年男子,因食油糕咽急,把喉咙擦破,从此食管如有物填塞,疼痛难堪,饮食难下,并且短气。以加味血府逐瘀汤1剂,病减大半,3剂后食管豁然。此是青年人,如老年人恐演变成噎证。因悟噎证,食管内有瘀血结核,切不可用辛燥之品。方同前,去焦栀子,加旋覆花9g。(www.xing528.com)

一人小腿至足踝部肿痛发热,起红点,大于指头,小如豆粒。来诊相问,余告曰:“此血瘀又中湿,湿则生热故也。”方宜逐瘀队中加祛湿之药,不旬日而瘥。

加减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

生地黄、当归、桃仁泥各9g,川芎、赤芍、苍术、防己、黄柏(酒炒)、没药、红花、五加皮各6g,牛膝、大黄、防风各4g,香附3g,水煎空腹服。

一人饮酒吃肉,偶患吐血,脉浮数。因饮酒过度,火热逼血上行,以清热止血之品,2剂而安。

清热止血汤(经验方)

生地黄15g,牡丹皮、白芍、当归、紫菀、藕节各9g,茯苓、怀牛膝、辽沙参、泽泻各6g,黑芥穗4g,茜草3g,童便为引。

如口渴加麦冬6g。止血或加白茅根9g亦妙。

少妇21岁,患呃逆(俗名打嗝儿)经年,时轻时重,时停一月两月。其轻时饮食下咽亦无大妨碍,其重时呃逆之声咯咯,阵紧阵慢,不欲食,强食即吐,以致经血不调已数月矣。脉象沉而有力,此气逆血瘀而然。投以加味血府逐瘀汤4剂,无呃逆痛苦,而经亦调矣。

加味血府逐瘀汤

生地黄、当归、柿蒂各9g,赤芍、红花各6g,桃仁12g,怀牛膝、桔梗、川芎、柴胡、枳壳各4g,生甘草3g,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一妇带下,头晕眼珠逼胀,晚间短气,舌根后起红疱,状如高粱,心跳不安,饮食乏味,脉寸关弦数,服加味血府逐瘀汤2剂而愈。

加味血府逐瘀汤

酒生地黄、当归、桃仁泥各9g,赤芍、牛蒡子各6g,川芎、柴胡、红花、枳壳、射干、桔梗、怀牛膝各4g,生甘草3g,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一少妇鼻衄。至其家,见妇肌瘦骨立,卧床不起,皮肤甲错。据云,十二三岁得此病,每月血衄两三次,并无其他感觉。及十七八岁,每月于经前衄一两次,渐至一身发热,饮食减少。今年19岁,其衄更甚,身热烙手,厌食无力,经水不来有50余天,脉弦而数。审之,是气逆至经亦逆,衄之既久,阴虚发热,势所必然。治宜《傅青主女科》顺经汤加味,益阴降火,引血归经,平诸经之僭逆,制诸血之妄动。数剂气顺经行,饮食大进,鼻衄之病,再不发作。后此妇身体健壮,次年生子。余治妇人室女气逆因而经逆、衄血、吐血,按此方加减屡效。凡吐衄非十分虚损,断不敢用参术芪等补剂,致变证蜂起,慎之!

顺经汤加味

熟地黄15g,牡丹皮、当归、白芍、藕节各9g,辽沙参6g,怀牛膝、荆芥穗、茜草、泽泻、茯苓各4g,童便半盏为引,水煎空腹服。

一女15岁,素有发热病,入夜则剧。近来忽得一疾,人都谓奇。有时熟睡中忽然胡言乱语,有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有时詈骂不避亲疏,如此一二小时才能清醒。众皆想知其因,余曰:“此证并不奇怪,因被折郁,心情不畅,肝气怫逆,致气血郁甚。郁生热,热生痰,有时痰热壅滞,神识不清,病即发也,此癫狂之渐。”方用加味逐瘀汤1剂而愈,再无反复。

加味血府逐瘀汤

当归、紫苏子、半夏、桃仁各9g,赤芍6g,川芎、青皮、木通、桔梗、柴胡、红花、枳壳各4g,甘草、怀牛膝各3g,水煎服。

此方曾治一妇发狂1年余,桃仁改用12g,红花改用6g,加胆南星4g,2剂而愈。如火盛者加黄连3g,大便燥加大黄9g,狂甚加石菖蒲6g,生地黄9g。

一妇晨起与夫争吵,饭未毕竟吐血,延余诊视。入其室,见此妇体格丰隆,在床做针工,毫无病容。诊得脉弦数。问寒热否?答曰:“微有热。”其夫笑曰:“素无病,因争吵几句,蓦然吐血。”显而易见,怒气伤肝,气逆肝火暴动,逼血上行,以化肝煎1剂而安。

化肝煎

陈皮、青皮、白芍、牡丹皮各6g,焦栀子、泽泻各4g,土贝母9g,柴胡3g,水煎空腹服。

又治一妇与夫生气,即觉胁肋疼痛,继而少咳唾血,往来寒热,脉弦数。治以柴胡疏肝煎加味,2剂而愈。

加味柴胡疏肝煎

柴胡、白芍、青皮、陈皮、枳壳、茯苓各4g,茜草、当归、黄芩各3g,生甘草、紫苏叶、川芎各1.5g,水煎服。

曾治一妇,体格丰隆,素来吉健,惟有一小恙数年难愈。此妇鼻准微肿,色紫红,无痛痒。每逢经前,红肿较甚,经行则轻,有时稍觉难受。用针刺破,流紫黑血稍觉轻快,甚感奇怪。余曰:“此名酒糟鼻,虽云胃火薰肺,又外受风寒凝结而成,总责之血瘀,瘀去其病不治自愈,”予以加减血府逐瘀汤,外用颠倒散,徐徐而瘳。

加减血府逐瘀汤

生地黄、当归、桃仁泥、生石膏各9g,川芎、桔梗、枳壳、红花、怀牛膝、柴胡各4g,赤芍6g,生甘草3g,麻黄2g,水煎服。

颠倒散

硫黄、大黄等份,研细末,凉水调如稀面糊,昼夜涂之,以多日为妙。

此证不服药,专用颠倒散亦妙。一妇妊娠患此病,渐渐蔓延至鼻两旁及上下唇,因妊娠服药不便,亦用颠倒散20天愈。此方屡试屡验。

一小孩3岁,忽然鼻衄两昼夜不止,身热脉洪,服犀角地黄汤等无效。或有一农人谓:“吾先人所传治鼻衄一方,用连根小蓟(俗名刺棘草)一把,捣烂如泥,贴在头额间,顷刻就止。”如法贴敷,又煎汤服之,果然立止。古语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古之贤者有言,有疑事当于薪采者谋之),诚哉。故特表而出之,推之用治一切血证均能取效。

治吐血单方

一人猝然吐血,服药不及,用胡萝卜叶七八枝,羊粪球7枚,水煎服之立止。

治衄血单方

用健康人的头发,剪下洗净,炒焦,研细末,吹鼻孔内即止。开水冲服9g更妙。

一人尿血,茎中割痛,服药无效,每天空腹开水送下血余炭9g而愈。

治便血单方

用樗根白皮一把,蜜62g,共放锅内炒焦黄,水煎空腹服之极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