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宽容他人,利他亦利己

宽容他人,利他亦利己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宽容别人,利人利己容人之过不是一味退让,不是无能懦弱,而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是包容一切的伟人气概。只有包容别人的过失,才能赢得人心。宽容别人是利人利己的事,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有过失,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可因为某人有过某种过失,就一过定终身。这种“容过”主要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平和的人格,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认可。

宽容他人,利他亦利己

宽容别人,利人利己

容人之过不是一味退让,不是无能懦弱,而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是包容一切的伟人气概。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这句话反映了中庸思想中一切以和为贵,不宜苛求的道理。它告诫后人: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用放大镜看人的缺点,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他人的过错,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只有包容别人的过失,才能赢得人心。尤其是身处高位者,更应该有容人之心,唯有如此才能使人愿意追随左右,心甘情愿地为之出生入死。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饮酒作乐,楚庄王的爱姬给众文臣武将斟酒。正当大家意兴正高时,一阵风吹来,灯火全部熄灭,全场一片漆黑。这时,有人乘黑调戏了楚庄王的爱姬,这位姬妃也十分机智,扯下了这个人的冠缨。她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楚庄王:“请大王把灯火点燃,只要看清谁的冠缨断了,就可以查证是谁调戏了我。”

可是,楚庄王却并未这么做,相反,他对大家说:“今天在座各位都不醉不归,请大家在点燃灯火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缨,脱下官服,轻轻松松地大喝一场。”

当灯火再次燃起来的时候,群臣都已经拔去了冠缨。那个调戏庄王爱姬的人也舒了一口气,高兴地娱乐起来。

两年以后,晋军进攻楚国。一名将军勇往直前,杀敌无数,还从战乱中救了楚庄王的命,立下了赫赫战功。楚庄王召见时对他说了一番赞扬的话。

这位将领泪流满面地说:“臣不敢接受大王的这些赞扬,两年前,在酒宴中是臣调戏大王爱姬,当时大王能够重视臣的名誉,宽容臣的过错,不处罚臣,还给臣解围,这使臣感激不尽。从那以后,臣就决心效忠大王,等待机会为大王效命。”

宽容别人是利人利己的事,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有过失,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可因为某人有过某种过失,就一过定终身。如果对方在某些方面有才能,更不能因为其他方面的过失而抹杀,这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智者风范。

宁戚是春秋初期的卫国人,因无处施展才华而决定去投奔齐桓公。他扮成游走的商人,赶着牛车来到了齐国,夜宿于齐都的郭门外面。恰巧这一天晚上齐桓公从郭门这里出来迎客。宁戚抓住时机,急忙击牛角而悲歌,诉说自己怀才不遇的万分惆怅。

齐桓公听了他所唱的歌后,认为此人才学过人,绝非平常之辈,有意任用他,而群臣却对齐桓公说:“大王不可轻易任用他,他是个卫国人,离齐国只有五百里,并不算远,不如命人去打听一下,如果真是有才德的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如果问了,恐怕人们会说他有小过失,如果因为他有小过失,就抹杀了他的才德,这就是做人主的之所以会失去天下人才的原因,而且人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只要用他的长处就好了。”(www.xing528.com)

群臣认为齐桓公说得有理,就不再反对。管仲领命迎拜宁戚为齐国的上卿。

才华横溢的宁戚果然不负所望,他为齐恒公出了很多非常好的主意,管仲也对其极为器重和佩服。后来,宁戚成为齐相,垂名千古。齐桓公也因能够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地重贤任能,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正如齐桓公所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过失,做大事者不能只看到这些小过失忽视了大德。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应该眼光高远,胸襟博大,宽容待人。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别人做了有愧于己的事,也不一定非要斩尽杀绝,有时候,以德报怨反而能起到更好的网罗人心的效果。

在这方面,被人们称为“乱世枭雄”的曹操堪称典范。他不计前嫌,任用能人的事迹不胜枚举,其中最得人心也是影响范围最广的应该属下面这件事。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清理战利品的时候,有官员发现了一大批不同寻常的书信,其中大都是曹营中文臣武将写给袁绍的情报,也有一些是吹捧袁绍,表示要投靠袁绍的投降书。

曹操听说这事后,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此时,曹操亲信们非常不忿,要求把这些不忠之人抓来统统杀掉以示惩罚。那些与袁绍勾结过的人也都紧张起来,以为自己的性命将不保了。

然而,曹操却摇摇手道:“不必了,当时袁绍那么强大,连我自己都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得胜利,众人为自己留条后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他下令将那些书信全部烧掉,不再追究。

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都被曹操感动了,对曹操不敢再有二心。另一些有识之士听说了这件事,也都认为曹操是明主,于是纷纷来投靠。

曹操对此事的处理方法非常英明,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宽容”“爱才”的美名,还得到了大批人才死心塌地的支持。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势力虽然很大,地广粮多,军备充实,实力远远超过曹操,但曹操认为袁绍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分辨不出贤人,更谈不上好好利用人才。因此,不管他地有多广,粮有多足,早晚会被灭。由此可见,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唯有能将有才之人为己用,才能最终赢得天下。

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然而,谁又是没有缺点的完人呢?

“容过”其实就是要压制或克服自己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快乐,感到懊丧,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想一下自己如果是当事人会如何做,在做错了某事之后又有何种想法。这种“容过”主要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平和的人格,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认可。因为容人之过不是一味退让,不是无能懦弱,而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是包容一切的伟人气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