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白鳍豚'淇淇'病逝,引发关注!

长江白鳍豚'淇淇'病逝,引发关注!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楚天都市报》2002年7月15日报道:“昨天上午8时许,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辞世。‘淇淇’是一头雄性白鳍豚,年约25岁,相当人类70多岁……白鳍豚是长江里独有的一种淡水豚,已经在这里生存了2 000万年,目前数量不足100头,是世界鲸类动物中最濒危的一种,素有‘活化石’之称。”长江通过武汉的路线,变化也不大;远离入海口,水质仍然是淡水。

长江白鳍豚'淇淇'病逝,引发关注!

2.原始长江遗物

长江2 000万年前基本已定型。1984年10月,武汉市新洲阳逻介埠村发现橄榄化石,长2.53米,最大直径0.53米,重400余公斤。

化石是古代动植物遗体或遗迹,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并保存在岩层中,是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存。中华橄榄木化石属高级的被子植物木材化石,晚第三纪产物距今约2 000万年。[6]

这种植物现生长在印度东北部,以及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如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由于中华橄榄木化石的发现,我们可以推知长江中下游在2 000万年前是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很大,与现今气候比较,年平均温度约高4—5℃。

长江两岸的地质构造和流向,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地质年代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距今七八千万年),云梦泽与巴蜀湖之间的陆地,抬高成为高山峻岭的三峡地区,使巫山山系耸立,切断了古长江,形成了大巴山和大神农架(今海拔高达3 052米),促使长江水向东西两个方向流。[7]

距今大约4 000万年,新生代老第三纪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最高峰,平均海拔6 000米(珠穆朗玛峰8 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也使我国西部地区升高,形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古巴蜀湖与古滇湖的水流不再向西,而流向地势较低的东部,加剧了对三峡地区峡谷的切割,使古长江贯通,基本呈现了如今的流向。

凑巧的是,2 000万年前在武汉尚有国宝“淇淇”。据《楚天都市报》2002年7月15日报道:“昨天上午8时许,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辞世。‘淇淇’是一头雄性白鳍豚,年约25岁,相当人类70多岁……白鳍豚是长江里独有的一种淡水豚,已经在这里生存了2 000万年,目前数量不足100头,是世界鲸类动物中最濒危的一种,素有‘活化石’之称。”现在武汉再没有活化石了,除“中华橄榄木”化石外,与其同时期的生物,仅有2 000万年前在长江生长的鲸类白鳍豚种族的“淇淇”被解剖了的尸体了。(www.xing528.com)

从“中华橄榄木”化石和白鳍豚“淇淇”的生存,我们可以知道:

(1)2 000万年以来,武汉的气候(年平均温度约降低4℃)没有很大的变动。

(2)长江通过武汉的路线,变化也不大;远离入海口,水质仍然是淡水。

(3)生物繁殖茂盛,这是由于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全长6 300公里的两岸,得天独厚。

img5

图3 白鳍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