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点亮他人,照亮自我:静品禅心

点亮他人,照亮自我:静品禅心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自身的光芒也无损。一个内心阳光的人,能照亮别人的心,自己也只会变得更加明澈,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失;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自己只会变得更加通达。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相国不保,只有他的封地薛邑可回。静品禅心佛家讲无私的奉献,在点亮他人的灯的时候,自己会变得更加明澈。

点亮他人,照亮自我:静品禅心

5.点亮别人的灯,照亮自己的路

有个小和尚总是怕麻烦师父,即使有问题了也迟迟不敢再问。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对师父说:“师父,您知道吗?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一直以来都想再向您请教,但又想想总是这么麻烦您,我就不敢再去了!”

师父和蔼地对他说:“你帮我先去点燃一盏油灯。”

小和尚照做了。

师父接着又说:“再多取几盏油灯来,然后用第一盏灯去一一把那些刚取来的油灯点燃。”

小和尚也照着做了。

然后师父对他说:“你看到没?其他的灯都是由第一盏灯点燃,但你看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没有啊!”小和尚回答。

“所以呀,我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失啊,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的。”师父摸着小和尚的头亲切地说。

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自身的光芒也无损。一个内心阳光的人,能照亮别人的心,自己也只会变得更加明澈,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失;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自己只会变得更加通达。当我们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与他人分享时,很多时候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更大的喜乐和满足产生。即使有些小损失也无济于世,因为你的收获远远大于了你的付出。所谓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便是这个道理。(www.xing528.com)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是有名的养士相国。他待士向来都很真诚,有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叫冯谖很受他的感动于是决心终身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想派人去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敢去,冯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只是问了一句说:“催讨回来的钱,如何处置需?”孟尝君说:“你看着家里缺什么就买点什么!”

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当地老百姓生活穷困潦倒,大家得知他的到来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所有老百姓,对大家说:“孟尝君得知这里的百姓生活困苦,我是特意被派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免了,孟尝君还让我把债券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儿的面,烧毁它,从今以后,没有任何债务!”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薛邑的百姓没有想到孟尝君是个如此仁义的人,无不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盂尝君问他讨回钱财的去处时,冯谖说:“不但钱没有讨回来,借债的债券也烧掉了。”孟尝君听后很是不高兴。冯谖就对他说:“您不要不高兴,那点钱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算什么,同时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就给您买了回来。”

盂尝君疑惑地问道:“什么东西呢?”

冯谖说:“那就是‘义’啊。焚券示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一批数不尽的财富呢!”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相国不保,只有他的封地薛邑可回。薛邑的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了,恩公回来了呀,全城出动,夹道欢迎,无不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不已,至此真正体会到冯谖当时说的“市义”的苦心。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意思是说:“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静品禅心

佛家讲无私的奉献,在点亮他人的灯的时候,自己会变得更加明澈。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我们至少明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道理。有了付出才会有回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