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忙碌割舍快乐,静品禅心

忙碌割舍快乐,静品禅心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快乐,佛法给予我们以下五个建议:第一,以舍为有。相反,懂得施舍的人,日子才会快乐无穷。所以“以舍为有”,才会快乐。一个人懂得舍弃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舍弃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损失,也很痛苦,但有舍才有得。凡事能为他人着想,能用般若来思想,就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敬重。

忙碌割舍快乐,静品禅心

2.割舍才能得到,忙碌收获快乐

有三个人总是闷闷不乐,于是找明德禅师询问如何才能找到快乐。见到禅师后就说:“大家都说佛法可以让人不那么痛苦,但我们也是信奉佛教之人,多年以来,为什么我们也没觉得快乐?”

明德禅师微笑地看着他们说:“想要快乐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搞清楚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自己就会变得快乐。”

三个人感到很突兀,没想到禅师会这么问,想了一会儿,第一个人说:“人总有一死,但死太可怕,所以要活着。”第二个人说:“为了老了的时候,我可以用我现在拼命劳动挣得的钱财、食物,来安享晚年。”第三个人说:“我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我必须活着,不然我没了,他们该怎么活?”

明德禅师听后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你们都活在恐惧死亡、等待年老、不得已的责任之中,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不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自然不能快乐。”

三人问道:“那我们怎么才能快乐呢?”

明德禅师问:“你们认为得到什么才会快乐?”

第一个人说:“有金钱了我就会快乐了。”

第二个人说:“我觉得我有爱情了就快乐了。”

第三个人说:“我有名誉了就会快乐了。”

明德禅师听完他们的话以后说:“那为什么有的人有了名誉还是烦恼,有的人有了爱情还是痛苦,有的人有了金钱也还是忧虑呢?”三个人无言以对。

明德禅师接着说:“在人们的生活中,理想、信念和责任每时每刻都在体现,并不是空洞的。只有改变对待生活的观念和态度,生活才能有变化。名誉来源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在于彼此的付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需要的人,才更有价值,这样的生活不是真正的快乐吗?”

人生在世,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享受美好的人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快乐,佛法给予我们以下五个建议:

第一,以舍为有。

整天妄想、贪求,是永远也不会快乐。相反,懂得施舍的人,日子才会快乐无穷。这里的“舍”不是全部给人,而是一种结缘,比如:认真听他人讲话,彼此就是结缘;今天我帮你做一件事,哪怕仅仅是一件小事,遇见你时送一个微笑给你等等这些都是在结缘。这些看起来都像是在做什么,实则是在播撒福音。这表明你是个富有之人,你有感恩,你有满足,你才肯舍,肯给人。所以“以舍为有”,才会快乐。

舍弃是一种心境坦荡有气度的表现。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此时就需要我们学会舍弃。道理很简单,就像当我们蹒跚学步时,父母总是舍不得放手,恐怕我们的路走不好;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的成功懂得吸取教训,才能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好基础。在受挫后一定要舍弃挫败感,不然永远都将活在挫败的影子里,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www.xing528.com)

现实中,向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人懂得舍弃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舍弃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损失,也很痛苦,但有舍才有得。世间万物向来都是公平的。

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总是会面临着选择的境地。而这种选择永远都不知道到底怎么才是最好的,未知的路充满了神秘、新奇、刺激和诱惑。一不留神,可能自己选择的路是让自己今生后悔的,也许选择的路是一条阳光大道,这个未知的路谁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选择一条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这种抉择常常是痛苦的。

当我们作抉择时,有经验的人就会劝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把舍与得分开两边,得大于舍就做,小于舍就不去做。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时绝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作出抉择的。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任何事都没有一层不变的,与其将因得到而舍去的东西没有太大的距离,那舍去的就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第二,以忙为乐。

有一个人看见一位禅师就问:“这么多年不见,您一点都没有老啊!”禅师总是笑盈盈地说:“那是因为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老啊!”大多数人喜欢偷闲,其实偷闲是苦,忙才会快乐。因为,忙得乐以忘忧,你就会总感到快乐,感觉不到忧伤。

第三,以勤为富。

勤劳,等于财富;不勤劳,即使有万贯家财,迟早也会坐吃山空,要想富就要勤劳。

第四,以忍为力。

“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造就了佛祖。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一个人能够忍,就有力量。因此我们要学会忍苦、忍难,忍饥、忍饿,“以忍为力”,一忍万事则成。

第五,用般若来生活。

做人处事,不仅是用感情和物质,还要用“般若”,“般若”这是一种智慧。什么是般若呢?举个例子通俗地讲就是:你有技能,把技术传授给他人;你有哲学的思想、正确的道理贡献给别人,这就是般若。能用“般若”处事,凡事就都是好事、都是善事。

凡事不存有贪欲、嗔恨、自私;不处心积虑总想着算计别人。凡事能为他人着想,能用般若来思想,就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敬重。

最后,如果有平常心,一切就会看得很淡泊,即使一粥一饭也会觉得来之不易。那么这饭就会吃得很香,菜根也会觉得有味。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境,即使山珍海味也不觉得好吃。

静品禅心

理想、信念和责任无不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只有生活的观念、态度改变了,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是在服务于大众时,大众给予的肯定,是你个人价值的体现,自己的付出有人认可,就会很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需要的人,才有价值,这种快乐和价值才是生活真是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