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下身外物,宁静心灵:静品禅心

放下身外物,宁静心灵:静品禅心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天,有个文物商人经过老街,经过老人的身边时发现了他旁边的那把紫砂壶,只见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从外表看来,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文物商人他走过去,顺手端起了那把壶仔细的端详了起来,果不其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

放下身外物,宁静心灵:静品禅心

7.勿让身外之物,打破心灵宁静

有个忠厚老实的农夫,家境很是贫寒,除了一把锄头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什么都没有了,因此,他很感激这把锄头。要是没有这把锄头,他的生活就会更加的窘迫,每每想到这,农夫就对这把锄头倍加的珍惜。

一天,农夫忽然觉得,他自己在一天天地变老,锄头也随着时日消逝而逐渐磨损,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看开一切,去修行。于是农夫把锄头收藏好后,剃度出了家,并发愿:“此生此世如果烦恼不断,誓不罢休。”

可他每每听经闻法,心定下来的时候,和他相依为命的锄头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赶也赶不走,实在舍弃不下,便不顾一切地还了俗。他回到家中,拿起锄头左瞧右看,爱不释手,又过了一段时日后,这个农夫又回到师父面前虔求忏悔,说还是决心修行。但没过了几日他又想回家,再然后又出家。这么轮番折腾了几次后他作出最后的决定,于是他拿起锄头跑到河边,对锄头说:“我这一辈子都是靠你吃饭,但慧根也却断在了你这里,今天我一定要把你丢掉,永远不再见你了。”说完,眼睛一闭,将他心爱的锄头扔进了河里。

当锄头脱手掉进河里的那一瞬间,农夫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和满足。

真正的修行就是要不被外物干扰,心无杂念的去静心修禅。越是你喜欢的东西,越是你修行的阻碍,终究会成为你的心魔。类似这样的事情,不仅出家人会遇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案例也不少。

老街上有一家铁匠铺,经营这家铁匠铺的是位年迈的老铁匠。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少有人需要他打制的铁器了,他现在只靠卖拴小狗的链子为生。

他的经营方式和老的方式没有什么区别。老人总是坐在门里面等待客人的到来,货物全部摆在门外,也从来不吆喝,也不还价,甚至晚上也从来不收摊。不管你什么时候经过这儿,都会看到老人躺在在竹椅上,微闭着眼,手里拿着一只半导体,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把紫砂壶

老人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分,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人老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了,每天工作、喝茶、吃饭也活得自在,老人看上去非常满足。(www.xing528.com)

有一天,有个文物商人经过老街,经过老人的身边时发现了他旁边的那把紫砂壶,只见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从外表看来,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文物商人他走过去,顺手端起了那把壶仔细的端详了起来,果不其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文物商人欣喜若狂,现在市场上,戴振公的作品已经很少见了,戴振公在世界上有着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存件很少了,他知道的似乎仅有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1993年那位华侨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56万美元的高价买下的。

文物商人端着那把壶,当时就想以10万元的价格把它买了,当他和老人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老人忽然就被惊在那儿了,然后还是拒绝了。因为老人想着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留着是长辈的念想。

虽没卖壶,但商人走后,老人有生以来开始第一次失眠。他想:“这把壶用了近60年了,一直以为也就是把普普通通的壶,怎么现在竟然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把它买走。”老人实在转不过这个弯来。

以往都是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自从知道这壶这么贵的时候,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样很让他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不知谁把这消息传出去了,左邻右舍都知道了这件事,都知道了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开始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也有人推他的门。老人一下子觉得因为这把壶打乱了他的生活。一时间让他慌了神,自己也不知道改如何处置这把壶。

第二日,那位文物商人带着20万现金,直接登门的时候,老人实在坐不住了。他把左邻右舍都召集了过来,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据说到现在,老人还在卖栓小狗的链子,今年已经102岁了。

静品禅心

有的人,心灵的宁静才是最主要的,身外之物即使再珍贵,一旦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安宁,就会百害而无一利了,那样就一定要舍弃它。在农夫看来,锄头是他修行的障碍,即使他曾经是那么的珍爱他,但它最后成了他修行的障碍,那它的命运就是被丢进河里;在老铁匠老人的眼中,紫砂壶成了他的累赘,于是老人砸碎了它。你有十分珍贵,又必须舍弃的东西吗?你觉得你可以像农夫和老铁匠那样舍弃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