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谣言、特殊险情、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及处罚方式

谣言、特殊险情、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及处罚方式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如何进行处罚?利用谣言、特殊险情、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

谣言、特殊险情、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及处罚方式

利用谣言、特殊险情、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应如何进行处罚?

利用谣言、特殊险情、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引起群众恐慌,干扰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

(2)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的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行为人一般以邮寄、放置、丢弃等方式将虚假的类似于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的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置于他人或者公众面前、或者生活、工作场所周围。其投放的危险物质一定是虚假的,而且产生的后果是引起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但还没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否则,就构成了犯罪。无论行为人的动机如何,都不影响该违法行为的成立。(www.xing528.com)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实际上,行为人是在散布恐怖信息。扬言,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如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等,虽然并未实施放火、爆炸、投放行为,但却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如,引起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扰乱了有关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科研秩序。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