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的智慧:接受人不完美的事实

曾国藩的智慧:接受人不完美的事实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吾恐诒先人羞,非仅为一身计。dg 、癸毒屏绝颇严,弟可放心。周之翰、吴退庵,其敞亦在高亢,然品行宄不卑裼。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像这次南坡信中说的胡镛、彭汝琮等人,就不好说了。天下没有完人,也没有完全融洽的友谊。

曾国藩的智慧:接受人不完美的事实

一六、致两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

【原文】

沅、季弟左右:

十一日接沅弟初六日信,是夕接两弟初八日信,知有作一届公公之喜。初七家信尚未到也。左复事,条列如左:

一、进驻徽州,待胜仗后再看,故说甚是。目下池州之赋思犯东、建,普营之事均未妥协,余在祁门不宜轻动,已派次青赴徽按印矣。

二、僧邸之败,沅弟去年在抚州之言瞥验,实有当验之理也。

余处高位,蹈危机,观陆、何与僧覆撒相寻,弥深悻俱,将有何道可以免于大庆?弟细思之百详告我。

吾恐诒先人羞,非仅为一身计。

dg 、癸毒屏绝颇严,弟可放心。周之翰不甚密迹,或三四日一见。若再疏,则不佻安其居矣。吴退庵事,断不禽返汉,且待到后再看。

文士之自命过高,立论过亢,几成通病。吾所才比其硬左啃、其勤在笔,欺也。然天分高者,亦可引之一变而至道。如罗山、璞山、希庵臂极高亢后乃渐归平实。

却余眚卑亦失之高亢,近日徐就平实。周之翰、吴退庵,其敞亦在高亢,然品行宄不卑裼。如此次南坡禀中胡镛、彭汝琮等,则更有难言者。余虽不愿,而不能不给札,以欺衡之,亦未宜待仗太宽而待欺太褊也。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四、浙江之赋之退,一至平望,一至石门,当不足虑,余得专心怡皖南之事。来建尚未到,殊可忙也。(www.xing528.com)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译文】

沅、季两弟左右:

十一日接到沅弟于本月六日写的信,当天晚上又接到两弟初八日的来信,得知自己当了爷爷。本月七日的家信还没有收到。要答复的事情,条列如下:

一、进驻徽州的事,等打了胜仗再看看,这个建议很好。如今池州的敌军正准备进攻东、建等地,普营的事也还没办好,我在祁门不宜轻举妄动,已经派次青赶赴徽州接管印信。

二、僧王的失败,沅弟去年在抚州的预言应验,确实很有道理。我现在地位很高,四面临敌,看到陆、何与僧相继战败的厄运,忧惧不堪,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免除大难?还请弟弟们想好之后,详细地告告诉我。我这样做是害怕自己的过失会使先人蒙受羞辱,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一个人打算。

三、我对癸冬摒绝得非常严格,弟弟可放心。对周之翰也不再亲密,隔三四天才见面一。如果再疏远他,就无法使他安心了。暂时不要让吴退庵回汉,以后再说。文人大多自命过高,言辞狂傲,几乎成了通病。我曾批评他口气强硬、文笔刚劲,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天赋高的人,也可适当引导变成得道之士。如罗山、璞山、希庵原本都是高傲的之人,后逐渐变得平实。

我以前也是太过于高傲,最近才逐渐变得平淡朴实。周之翰、吴退庵也很高傲,但是他们的品行还好。像这次南坡信中说的胡镛、彭汝琮等人,就不好说了。虽然我心中也不愿如此,但却不得不下公文,用这个来平衡一下,才不至于厚此薄彼。天下没有完人,也没有完全融洽的友谊。大局做得正直,一些小瑕疵包容一下,这样也就过得去了。

四、浙江的敌军一部分败退到了平望,一部分败退到了石门,没什么担心的了。这样我就可以静心治理皖南的军务了。春霆现在还没有到,应该很忙吧。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