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5个转换和情绪变化的关键点

5个转换和情绪变化的关键点

时间:2024-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说明我们的情绪是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变化的,同时也说明心情由于我们的行动而变化这一重要的事实。再则,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机缘引起的感情或情绪,如果任其放置不处理,它会随着自然的波浪运动而渐渐衰退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辩的情感法则,并且由于它而拯救了我们人类。

5个转换和情绪变化的关键点

5.注意的转换和情绪的变化(注意的固着,情感的性质,暂时的慰藉等)

每当对患者说明神经症的症状由注意力的固着而引起,患者就企图想把注意从这个特定事情上摆脱开,认为不能去想疾病这个事。但越是想把注意摆脱开却越会去注意,想不要去注意其实更在注意这件事。

学习中产生杂念是很平常的事,任其他产生并持续着学习,会慢慢不在意杂念。这是因为让心理活动自然流动会调和心理的平衡。念念不忘不要产生杂念的话,就把注意指向了杂念,反而会使杂念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关于噪声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意的事就任其在意,依然全身心投入当前的工作,注意力就自然会转换。但若把转换心境作为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而且,神经症者都有情绪本位主义倾向,行动常受到情绪好或坏的牵制。他们常常希望有个好心情,但又因不能随心所愿而苦恼,不快心绪反而更强烈。他们总想着只要心情好了就能和平常人一样生活了。并且常把心情不佳作为逃避的借口,自己却又没觉悟到这是一种借口。

这些人也会遭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处于不得已而自我奋起的特殊境地,无奈中也会一扫沉闷心情而采取行动的时候。

总的说来,我们的心情不管你多么希望开朗,也只不过是个愿望而已,不可能随你的愿望而变化。比如,我现在在办公室里写东西,就这样无缘无故地希望自己发火或者悲伤或者开心,都不可能随心如愿。但是,现在来了一位曾经被我治好的病人,马上就会喜形于色;听到孩子生病的消息又立刻会忧心忡忡。

这说明我们的情绪是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变化的,同时也说明心情由于我们的行动而变化这一重要的事实。早上磨蹭着起不来的时候,一下子跳起来洗个冷水脸,犹豫不决的心情就为之一变;忧闷的时候打场乒乓球情绪就会高涨起来;通过努力发表了论文,内心充满着喜悦;自己认为必须要写的东西如果偷懒不去完成也会感到不愉悦。

“流水不腐”,“不用的刀要生锈”,“被水冲刷的石头不生青苔”有许多此类谚语。不进行任何建设性的行动,光想着要心情开朗,犹如不施肥、不除草就盼望大丰收一样是徒劳的。

再则,值得注意的是,某种机缘引起的感情或情绪,如果任其放置不处理,它会随着自然的波浪运动而渐渐衰退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辩的情感法则,并且由于它而拯救了我们人类。(www.xing528.com)

如果没有这个法则,我们人类将变得无法生存。试想一个失去爱儿的母亲,她假如一直保持着当时的强烈的伤感,她一辈子怎么能生活得下去。事实上当时的强烈悲伤尽管不能遗忘,但随着时间在慢慢淡薄,已没有当初那样的强烈。虽然淡薄的速度是因事件的大小而有快有慢,但在慢慢淡薄是肯定的。

我们平时碰到的小小不快,过一夜就想不起来的也有很多。有“流言蜚语过不了七十五天”的谚语,不管多么大的事件的流言传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人遗忘。所以生活的达人,他不管经历多么难堪的遭遇,他体悟了这个“不快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的真谛,就能不把任何事放在眼里而静等时间的流逝。

可庆幸的是感情的高潮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但我们想立刻消除感情的高潮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们应该懂得的重要法则。珍爱的器物弄坏了,尽管知道东西坏了是没有办法的,但要马上消除痛惜的心情也是做不到的,用道理是不能解决情感问题的。

但是完美欲强烈的神经症者,一旦出现不悦的心情,就想去除它或者企图摆脱它。这种无视情感变化法则的做法,陷入了企图把不可能的事硬要变成可能的情感纠葛中,结果不悦的情绪加上不能如愿的沮丧感的双重作用更强化了不悦心情。

神经症患者急躁地希望消除不安,人为地设想出各种手段或逃避方法,反而把不安和痛苦转化成了神经症症状,强迫性行为的形成也是同样情况。

不洁恐惧患者,一天要数十回地洗手,因为担心手上沾有什么不洁的或讨厌的东西,就用洗手来暂时消除不安的情绪,可是过了一会又不安起来,于是再洗手。他们不做忍受不安的努力,所以就不能突破困境。洗手只不过是寻找暂时精神平静的手段。

不完全恐惧的人,反复地进行锁门的检查,或一次次地核算数值;心动过速发作患者,一有不安感觉就去看医生;社交恐惧患者平时常戴着茶色眼镜等等现象,都是寻求一种暂时的心理安慰。恐惧患者进行某个行为时做一些多余的仪式动作,也是这种寻找精神慰藉的表现。

为了治愈神经症,就要放弃这种自欺欺人的临时安慰,带着痛苦不安情绪积极地去从事建设性的工作,这样做似乎看上去有些遥远,其实是摆脱不安痛苦的捷径。

把不安痛苦作为应有的东西正面地去接受它,不是用宽慰的方式去搪塞不安和痛苦,才是治疗强迫行为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