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要全面分析招生录取情况

大学要全面分析招生录取情况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要全面分析招生录取情况造成大学录取结果的原因是综合的,在我国尤其复杂。随着学生报考机会的增加,尤其是报考海外优秀大学的机会增加,不少最优秀的高中生在毕业前就被世界一流大学直接录取。6.招生工作研究无论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还是从实际的挑战而言,国内大学的招生研究工作还很不成熟。

大学要全面分析招生录取情况

大学要全面分析招生录取情况

造成大学录取结果的原因是综合的,在我国尤其复杂。因为考生能力以外的政策性因素比较多,选择机会不够充分,录取的随机性比较大。但程序上看,录取结果直接由报考人数的多少及其分数有关。所以,多少人报考?谁在报考?这是大学首先要分析的信息。但这只是报考结构统计的信息,就一所大学来说,它有自己的招生对象预期(比如以考分为依据的预期),在这个预期中,除了已经报考者,还有多少人没有报考?他们不想报还是不敢报?他们的想法是什么?这也是大学需要分析的重要信息。总之,大学与考生能够知己知彼,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一、考生意愿分析

每所的大学招生,总有自己的对考生的要求。在高考制度下,大学没有充分的选择机会,它的录取要求,集中表现在对分数的预期上,也就是希望自己有比较高的录取分数线。大学关心的考生,也主要是指与分数段接近的那部分考生,这是实际的考虑。如果低于这种预期的考生被录取,有时哪怕只有一名,大学的排名就跌落。所以,大学还是要学会分析全部考生的情况。

1.大学预期以外的考生

当考生多于招生人数时,大学总要面对一些预期以外的所谓低分考生,如考试失误而得低分者,或盲目报考者,或受政策鼓励而报考者等。前两类考生总归会有,可视为偶然现象。但第三类考生的数量取决于政策,这是大学无法排斥的。但大学和政府都要注意政策的适当性,不能随便鼓励。

2.大学预期之中的考生

他们的报考人数直接影响大学的录取结果。在我国的招生制度下,一所大学与他们的关系大概有4种。一是首选本校且被录取者,这是大学必须稳定的基本生源;二是未首选本校但被录取者;三是愿考本校但录取于它校者(如为保险起见填报提前批大学且被录取者)。这两类考生对录取结果可能不满意,但也不会很失望。大学总会努力吸引他们,但总是不容易;四是坚决不愿报考本校者,尽管大学很愿意招收他们。

二、大学的态度和对策

对影响招生结果的因素要作客观分析。在我国,这些因素有明显的重轻之分,甚至还有非规律性的因素。大学不可回避这样的因素,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科学评估的能力。

1.认清形势,摆正位置

大学选拔,学生报考,这是双向的事情。随着学生报考机会的增加,尤其是报考海外优秀大学的机会增加,不少最优秀的高中生在毕业前就被世界一流大学直接录取。内地大学的高考生源已发生了变化,实际优势和生源已不同以往。招生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高考以外的招生已是事实。这对内地大学的影响是消极的,他们会更加起劲地争夺高考的生源,竭力维持自己在当地的分数排行,他们对高考以外选拔很无所谓,因为他们只能在高考圈内活动,不承担更多的义务,也不承担风险和压力。高考制度保护了大学,也封闭了大学。所以,大学既要积极呼吁改革高考制度,又要主动培养自身的选拔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学要在招生中坚持树立良好形象,这是谋取长远发展的基础。

2.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招生录取为了大学的基本利益,也是大学影响社会利益的主要环节,这里要有很好的权衡。大学的利益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大学一定要维护好、引导好社会,这是大学名声和根本利益所在。(www.xing528.com)

3.争取排名与保持特色的关系

大学都是不同的,其优劣不能简单按考分来衡量的。但考分排名对大学有实际的影响。所以,大学的招生策略,不但要力图打破排名对自己的制约,还要努力积累自己的教育优势和特色。

4.招生规模

制定招生计划是谨慎的事情。目前来看,大学招生规模适当压缩一些是可取的,至少可以表达以质量为重的办学思想。但同时要考虑考生的利益,要分析考生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大学与大学、大学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彼此的想法可能都会有分歧,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基本的思路应该是保持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少要保持师生比例的改善,否则,一定不利于培养质量,不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至于为了竞争生源而调整规模的想法,那是不必要的。

5.专业招生计划

社会需求热门的专业往往是高分考生密集的专业,考生选择专业具有相当明显的从热心理,比如这几年的经济类专业。所以,一所大学往往会尽可能地增加热门专业名额,争取吸引高分学生。大学与职业界的这种呼应,看似满足了考生的需求,但也需要适度,在安排这类专业的招生计划时,要坚持培养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对职业界需求作长远的预测,尽可能在招生中矫正需求关系,发挥大学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6.招生工作研究

无论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还是从实际的挑战而言,国内大学的招生研究工作还很不成熟。一是没有将招生放在教育第一环节加以重视,对招生计划与生源信息没有系统的研究,没有专门的招生信息研究人员;二是大学与高中教师、考生及家长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大学教育的意义和要求在招生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阐述,招生宣传中分数猜测和学生拉拢的行为偏多,宣传和录取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关系,招生决策科学性和制度化程度还不高。

7.奖励资助政策

海外高水平大学在这方面很有力度,内地大学很难与此竞争,这是现实的问题,短期内不能改观。我们的奖学金政策还是注重投入效益,不能完成发放任务似地做,这就需要研究自己同类大学的情况,研究考生对录取和资助的兴趣大小问题。

8.对公共规则的态度

按说高考的主体是大学与考生,但在大学与考生之间有政府制定的许多规则,它制约了考生可选择的机会,增加了考生的选择压力,考生怕考不到适当分数而放弃填报自己喜欢的大学,这是公共录取规则迫使他们作出的放弃。同时,它也直接影响了录取结果,造成了高校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所以,大学应该积极地争取自主选拔的权力,推进高考改革,呼吁政府不断改进报考规则,使它更加科学,为考生和大学提供更加多的选择机会,提高更加公平的保障。当然,任何规则都有利弊。在呼吁推进改革的同时,大学要研究自己在一定的公共规则下的适应性问题,分析自己可能得到的结果,做好适当的准备。

2007年7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